银烛频烧夜宴迟,晨光忽觉转檐枝。
幽人欲起还中酒,卧听西斋读杜诗。
银烛频烧夜宴迟,晨光忽觉转檐枝。
幽人欲起还中酒,卧听西斋读杜诗。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中酒》描绘了一幅夜晚宴饮后的情景。首句“银烛频烧夜宴迟”形象地展现了宴会持续时间之长,直至深夜,银色的蜡烛不断燃烧,暗示了宴席的热烈与欢乐。然而,随着晨光微露,“晨光忽觉转檐枝”,诗人从沉醉中醒来,注意到时光流转,天已破晓。
“幽人欲起还中酒”中的“幽人”暗指诗人自己,他因饮酒过量而略有醉意,起身的动作显得犹豫不决。这里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想享受宴饮的乐趣,又意识到新的一天已经开始,需要面对现实。
最后,“卧听西斋读杜诗”则展现出诗人的文化修养和闲适心境,即使醉卧,仍能静心聆听西斋传来的杜甫诗歌,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也寓含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由夜宴到清晨的转变,以及在醉酒中的思考和对文化的追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