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许言高隐,茅亭置水乡。
选苔先覆地,借竹远临墙。
辩古藏俱出,谈空兴倍长。
因僧汲西涧,竟夕发茶香。
未许言高隐,茅亭置水乡。
选苔先覆地,借竹远临墙。
辩古藏俱出,谈空兴倍长。
因僧汲西涧,竟夕发茶香。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王澹子的居士新建的野樗亭,以及诗人释古卷受邀前往并即兴赋诗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野樗亭的选址与布局,以及其营造出的隐逸氛围。
首句“未许言高隐”,点明了野樗亭虽位于水乡之地,但其主人并不满足于表面的隐逸生活,而是追求着内心的高洁与超脱。接着,“茅亭置水乡”一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亭子的朴素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选苔先覆地,借竹远临墙。”这两句细致描绘了亭子周围的装饰与布局,苔藓覆盖地面,竹子延伸至围墙之外,不仅增添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主人对细节的精心安排和对自然之美的崇尚。
“辩古藏俱出,谈空兴倍长。”这两句则转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讨论古籍与空灵之理,展现了聚会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暗示了参与者之间思想的碰撞与共鸣。
最后,“因僧汲西涧,竟夕发茶香。”以僧人汲水煮茶的日常场景结束,不仅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宁静,也寓意着禅意与茶道的结合,使得整个聚会充满了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野樗亭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聚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展现,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崇尚自然、重视精神交流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夙昔抱微尚,溪山嗜幽讨。
况兹风日佳,招携得朋好。
芒鞋蹋白云,人影乱芳草。
夹道繁荆榛,到门荫松筱。
略彴自逶迤,清泉一泓绕。
何年峦翠中,凿此金鱼沼。
阇黎揖迎宾,骨相清且老。
坐我青豆房,净域尘不扰。
石鼎煮新茶,山厨饭香稻。
乘兴入岩洞,缭曲景幽窅。
须臾缘磴上,如行众树杪。
快观磨崖碑,笔势最夭矫。
云是涑水书,前辈每稽考。
岁久苔藓侵,拂拭劳手爪。
悔不响拓归,装潢成墨宝。
斜阳闻寺钟,出谷循故道。
鼓棹向中流,舟轻疾于鸟。
烟水何濛濛,云峰殊杳杳。
回首望南屏,断塔挂林表。
《同沈㯉翁姚薏田沈积山诸先生含叔七兄登南屏诣壑庵观磨崖隶书家人卦傍晚泛湖而归》【清·朱方蔼】夙昔抱微尚,溪山嗜幽讨。况兹风日佳,招携得朋好。芒鞋蹋白云,人影乱芳草。夹道繁荆榛,到门荫松筱。略彴自逶迤,清泉一泓绕。何年峦翠中,凿此金鱼沼。阇黎揖迎宾,骨相清且老。坐我青豆房,净域尘不扰。石鼎煮新茶,山厨饭香稻。乘兴入岩洞,缭曲景幽窅。须臾缘磴上,如行众树杪。快观磨崖碑,笔势最夭矫。云是涑水书,前辈每稽考。岁久苔藓侵,拂拭劳手爪。悔不响拓归,装潢成墨宝。斜阳闻寺钟,出谷循故道。鼓棹向中流,舟轻疾于鸟。烟水何濛濛,云峰殊杳杳。回首望南屏,断塔挂林表。
https://shici.929r.com/shici/TYgN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