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荧荧影动摇,乘鸾步月夜吹箫。
桃夭风送香罗袜,兰梦时将入绛绡。
竹箨摧残春茁笋,荷衣褪尽夏生苗。
巴歌敢拟华封祝,好与商瞿匹马骄。
银烛荧荧影动摇,乘鸾步月夜吹箫。
桃夭风送香罗袜,兰梦时将入绛绡。
竹箨摧残春茁笋,荷衣褪尽夏生苗。
巴歌敢拟华封祝,好与商瞿匹马骄。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通过银烛摇曳、乘鸾步月、桃香飘逸、兰梦入绡、竹笋生长、荷苗初现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既浪漫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界的元素,如竹、荷、桃、兰等,不仅展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之美,也寓意着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繁盛。
“银烛荧荧影动摇”一句,开篇即以银烛的摇曳光影,渲染出夜晚的神秘与宁静,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接下来,“乘鸾步月夜吹箫”,则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仿佛置身于仙界之中,与月共舞,与箫共鸣,充满了梦幻色彩。
“桃夭风送香罗袜,兰梦时将入绛绡”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美好。桃花盛开,春风拂过,仿佛带着阵阵香气,如同穿着罗袜的女子在轻盈起舞;而兰花的梦境,则似乎在轻纱中缓缓展开,充满了诗意与遐想。
“竹箨摧残春茁笋,荷衣褪尽夏生苗”则转而描绘了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循环。竹笋破土而出,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荷叶褪去,预示着夏天的到来,生命在此刻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与成长。
最后,“巴歌敢拟华封祝,好与商瞿匹马骄”两句,表达了对朋友婚姻美满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与生活的热爱。巴歌虽简朴,却能表达真挚的情感;与商瞿(古代一隐士)并驾齐驱,象征着志趣相投的友谊与生活中的骄傲与自豪。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友情、生活的热爱,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有客丰神照秋水,胸中磊落谈名理。
仙隐如传仙尉家,吴趋大类吴门市。
自言负俗寡所谐,难遣风云入壮怀。
世上龌龊何足数,客中情绪苦无佳。
床头却有书连屋,展向风檐时玩读。
雅意难忘对圣贤,此身未肯混流俗。
蹑屩行游到秣陵,彩笔还能赋二京。
名刺怀来字半灭,尘剑拂时铗自鸣。
神交海内谁知己,雄文欲学黄初语。
赠我空惭寡和篇,争比龙门得御李。
半亩荒园一径通,四面山气相冥濛。
蓬蒿密拥一朝辟,独立虚亭草树中。
见说亭成甘雨溢,是时忧旱意初释。
主人默祷年屡丰,以此名亭义偏得。
吁嗟洵美非其乡,斯人一去迷何方。
四顾虚明堪徙倚,亭亭宛若鲁灵光。
伊余继至及秋好,公暇看山豁尘抱。
冬雪官梅树树花,春风桃李媚百草。
去岁民间赖有秋,今年雨泽亦还周。
有鸟枝头催布谷,家家南亩事锄耰。
但令穑事年年足,圃暇农閒皆鼓腹。
鸣琴不怍屡丰亭,处处同歌春酒熟。
君不见定清寺里双高桐,疏枝直干拂苍空。
迩时荣枯忽顿改,一株摧落淩霜风。
孤根未绝含生意,鬼神呵护知无穷。
夜半高歌人不识,冥冥诧有嘘枯功。
生气从兹回地底,柔条嫩绿盘根起。
翩翻翠叶大于盘,浥露含风姿更美。
看看渐与碧檐齐,高枝复有摩空势。
物理由来不可知,一任玄苍而已矣。
世人得丧理亦然,安见浮生事事完。
有时披雾青天出,有时急雨春风颠。
栽培但使灵根在,雪干霜标年复年。
不因零落归山涧,会须千尺能参天。
结发事篇翰,游心竹素园。
一赴公车召,乃自涉烦喧。
中复罹世网,邅回守故樊。
雌伏十馀载,安能凌风翻。
艰危保末路,祗用拙自存。
多君谢尘壒,丘壑道弥尊。
荣名非所宝,诗书日讨论。
八十神逾王,操觚累万言。
眷念同声者,忘年等弟昆。
殷勤几百里,椷寄道寒暄。
而我滞行役,难逢笑语温。
岂不慕高义,何日访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