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榴》
《石榴》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榴枝苦多雨,过熟坼已半。

秋雷石罂破,晓日丹砂烂。

任从雕俎荐,岂待霜刀判。

张骞西使时,蒟酱同归汉。

(0)
注释
榴枝:指石榴树枝。
苦多雨:因雨水过多而苦涩。
过熟:熟透。
坼已半:裂开了一半。
秋雷:秋季的雷声。
石罂:古代盛酒或药的陶器。
破:破裂。
丹砂烂:形容颜色鲜艳如丹砂。
任从:任凭。
雕俎:祭祀用的案桌。
荐:献祭。
霜刀:寒冷季节的刀。
张骞:西汉时期的外交家。
西使:出使西方。
蒟酱:一种植物,古人认为有药用价值。
同归汉:一同带回汉朝。
翻译
石榴因雨水过多而苦涩,熟透后裂开了一半。
秋日的雷声如同打破石罂,清晨的阳光照耀下,丹砂般鲜艳的果实裂开更显灿烂。
即使被摆上祭祀的案桌,也不必等待严冬的霜刀切割。
回想张骞出使西方归来之时,蒟酱也一同被带到了汉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石榴》,通过对榴果的描绘,展现了其在雨后成熟裂开的情景。"榴枝苦多雨,过熟坼已半",形象地刻画了石榴因雨水过多而过早裂开的画面,流露出对果实未及完全成熟的惋惜。"秋雷石罂破,晓日丹砂烂",进一步描绘了石榴在秋日雷鸣和朝阳照耀下,如同破裂的石罂和灿烂的丹砂般鲜艳夺目。

诗人接着以"任从雕俎荐,岂待霜刀判"表达对石榴品质的认可,即使不需经过精细切割也能展现出其美味,暗示其内在的甜美无需外在修饰。最后两句"张骞西使时,蒟酱同归汉",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蒟酱的历史典故,寓意石榴这种水果自古以来就与中华大地紧密相连,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榴的形态美和内在品质,同时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是一首富有意蕴的咏物诗。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嘲谢道人白须·其一

毵毵霜雪几经春,五十年边未老身。

借与城西往道士,虚添年岁诳时人。

(0)

黄昭质宪使得铜雀败瓦割而为三一以寄乃兄平倩其二遗余及小修弟·其三

池波为墨笔为坟,争似卿家老右军。

我是汉朝金日磾,粗毫焉可试罗文。

(0)

食笋时方正月·其六

苦将墨派染龙孙,只写潇潇个字繁。

寄语湖州文与可,袜林争似买盘飧。

(0)

采石蛾眉亭·其二

拟将杯棬作家乡,卧月横烟梦几场。

况是蛾眉消得死,争教白也不郎当。

(0)

王闇然馆中看梅·其一

乞得马家双玉鬟,清姿濯濯槿篱间。

幽香偶逐寒风去,带却书声过别山。

(0)

无题

富贵岂非情,荣枯未必平。

破笼麾鸟去,斸竹放云行。

穷骨耽书傲,寒毛看剑生。

东方唇自腐,执戟竟何成。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