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旷秋色,平桥卧夕阳。
水声西下急,山气北来长。
数骑凌空阔,孤烟入渺茫。
人传耕种地,宿昔战争场。
古道旷秋色,平桥卧夕阳。
水声西下急,山气北来长。
数骑凌空阔,孤烟入渺茫。
人传耕种地,宿昔战争场。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卢沟桥》描绘了卢沟桥及其周边环境的壮丽与沧桑。首句“古道旷秋色”,开篇即以“古道”点明地点,秋色则渲染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季节的萧瑟美。接着“平桥卧夕阳”,将桥比作卧于夕阳之下的平躺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桥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夕阳的余晖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而静谧的色彩。
“水声西下急,山气北来长。”这两句通过声音(水声)和视觉(山气)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与静态元素,水声的急促与山气的悠长形成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宁静。随后,“数骑凌空阔,孤烟入渺茫。”描绘了远处几骑马在广阔的天空下疾驰,与远处的孤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辽远而孤独的意境,仿佛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流转与时间的流逝。
最后,“人传耕种地,宿昔战争场。”这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卢沟桥所在之地从过去的和平耕种之地到曾经的战争战场的转变,蕴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整首诗通过对卢沟桥及其周边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历史的厚重与人类活动的痕迹,引人深思。
北风吹波客桅折,浔阳维舟不敢发。
观君和我回文诗,满眼春光破冰雪。
山间玉少白石多,造化积英费融结。
如君藻思岂易得,姓名卢骆推前列。
他人平步取卿相,乃独区区困羁绁。
江湖漂泊随断梗,岁月峥嵘逼华发。
颓然放肆孰可测,一马固能齐万物。
胡琴虽已隔黄壤,宝灯吐燄高于月。
人生乐事君得多,谁羡腰金拥幢节。
武陵王郎高韵度,鞍马四方在定住。
眼随泉石便吟哦,咳唾珠玑不计数。
我亦悠悠事不羁,浪萍风梗随安之。
少室山前石兰若,邂逅便与同襟期。
兴来岸帻一长啸,清声激越穿云峤。
竹林故事独未泯,人物如君独高调。
秋风猎猎促鸣蝉,归路千山入马鞭。
白袍乌袖宜图画,不羡襄阳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