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雨溪云重,依山石路斜。
聊乘阮孚屐,径入梵王家。
接竹引流水,栽篱护野花。
簿书有期会,无地老烟霞。
带雨溪云重,依山石路斜。
聊乘阮孚屐,径入梵王家。
接竹引流水,栽篱护野花。
簿书有期会,无地老烟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田园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带雨溪云重,依山石路斜。”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溪流在细雨中潺潺作响,云雾缭绕,山间的小路蜿蜒曲折,这一切都营造出一种深远幽静的意境。
“聊乘阮孚屐,径入梵王家。”诗人似乎随心所欲地驾起一辆简陋的车辆,直接驶入了梵王的家中。这里的“梵王”可能是指某个佛教寺庙或仙境,它代表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精神净化之处。
“接竹引流水,栽篱护野花。”诗人在自然环境中找到了一种生活的节奏,他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观赏者,更是参与者和保护者。竹子、流水、篱笆、野花,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
“簿书有期会,无地老烟霞。”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期待与自在。他似乎在等待着某种时刻或是某个约定,而那份超然物外、不染尘世的生活态度,也让他在烟霞缭绕中找到了一种永恒和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摹,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红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