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经蒋山与诸长老夜话》
《再经蒋山与诸长老夜话》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远迹都如雁,南行又北回。

老僧犹记得,往岁已曾来。

话遍名山境,烧残黑栎灰。

无因伴师往,归思在天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àijīngjiǎngshānzhūchánglǎohuà
táng /

yuǎndōuyànnánxíngyòuběihuí
lǎosēngyóuwǎngsuìcénglái

huàbiànmíngshānjìngshāocánhēihuī
yīnbànshīwǎngguīzàitiāntái

翻译
每个人的行踪都像大雁一样,向南飞了又向北回。
老和尚还记得,往年我已经来过这里。
我们聊遍了所有名山的景致,焚烧过的黑栎留下的灰烬。
没有机会伴随师父一同前往,我的归心已飞向天台山。
注释
远迹:遥远的行踪。
都如雁:都像大雁的迁徙一样。
南行:向南飞行。
北回:向北返回。
老僧:年老的和尚。
犹记得:还记着。
往岁:往年。
已曾来:已经来过。
话遍:谈论遍了。
名山境:所有著名山川的景色。
烧残:燃烧后剩下的。
黑栎灰:黑栎树的灰烬。
无因:没有机会。
伴师往:伴随师父一起去。
归思:归乡的思绪。
在天台:寄托在天台山。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重游旧地,与僧侣夜话之情景。首句“远迹都如雁,南行又北回”写出了诗人旅途的踪迹,如同大雁的迁徙无常,不断地向南而行,又返回北方。这两句传达了一种游移不定、漂泊生涯的情怀。

接着,“老僧犹记得,往岁已曾来”表明诗人与一位年迈的僧侣相遇,僧侣仍旧记得诗人往昔之行,这里流露出对往日时光的追忆和对友情的珍视。

“话遍名山境,烧残黑栎灰”则描绘了诗人与老僧畅谈之乐趣,他们的话题涵盖了著名山川的风光,而烧毁的黑栎树木成为了他们夜话时的伴随物。这里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隐逸于自然的生活态度。

最后,“无因伴师往,归思在天台”表达了诗人没有特别原因跟随师傅,而内心深处对“天台”的思念。这里的“天台”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名,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的一片净土。这里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心向高远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俗世、追求精神寄托的心境。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地理位置变迁,更是诗人心灵旅行的一种写照。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寄陈叔进

乡里衣冠久不振,后来犹喜有斯人。

曾为蓬岛神仙主,端是储闱羽翼臣。

大节已观能直己,小淹何惜且临民。

君家幸有佳山水,莫向他乡别卜邻。

(0)

挽何内翰二首·其二

老去交游半浅深,高山流水独知音。

分携苦未经寒暑,转盼那知隔古今。

联事尚怀时把酒,同朝犹记共论心。

无因执绋西山路,空对东风泪满襟。

(0)

送王龟龄得请还乡·其二

和气融融动白蘋,欢传千里政方新。

若为摆落游珍馆,不顾悲啼拥画轮。

鲸海无津堪纵目,雁山如旧足怡神。

愿言分我闲中趣,已问君王乞此身。

(0)

待雪不至呈子仪

冬暖方忧雪意悭,俄然飘洒到人间。

夜闻便谓迷三径,晓看依然在半山。

明日既容残腊去,今朝已是迫春还。

如何滕六浑无意,不上云霄叩九关。

(0)

和董伯玉韵

野性耽閒昼掩扉,坐看斜日上书帷。

不妨挟册从吾好,亦学吹竽笑昨痴。

鬓发星星行且老,胸襟碌碌苦亡奇。

与君正欲论心事,又恐分携各一涯。

(0)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七

扶疏岩下树,入夏总成阴。

几年荆棘地,一旦为丛林。

我方与衲子,共听海潮音。

人生多聚散,离别忽惊心。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