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洞仙歌.夏夜憺园隔水闻笛》
《洞仙歌.夏夜憺园隔水闻笛》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洞仙歌

灯青凤胫,正参差齐点。屈戍玲珑带愁掩。

恰濛濛、天水浸赤阑桥,人不寐,梦到空园偏魇。

笛声何处响,乍有还无,似在荷深那边槛。

隔水倍清苍,竹脆弦轻,更潭子、鸭头新染。

才摹得风前不多声,又撺入伊州,小秦王犯。

(0)
鉴赏

此曲描绘了一幅夏夜隔水听笛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古典韵味和细腻的情感表达。首先,"灯青凤胫"以独特的视觉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正参差齐点"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

接下来的"屈戍玲珑带愁掩",通过描述门环的精致与愁绪的交织,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恰濛濛、天水浸赤阑桥",以天水交融的景象,映衬出主人公对远方的思念与向往。

"人不寐,梦到空园偏魇",将读者带入一个梦境与现实交织的世界,表达了主人公在梦中与现实中的矛盾与挣扎。"笛声何处响,乍有还无",通过笛声的忽隐忽现,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动态美。

"似在荷深那边槛",将听觉体验与视觉想象结合,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荷叶的摇曳与笛声的悠扬。"隔水倍清苍,竹脆弦轻",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水边环境的清幽与竹笛声音的纯净。

"更潭子、鸭头新染",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水面的颜色变化,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层次感。"才摹得风前不多声,又撺入伊州,小秦王犯",通过音乐的变换,展现了不同风格的乐曲,丰富了听觉体验,同时也寓意着情感的起伏与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洞仙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夜隔水听笛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内心情感的探索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诗一首

腰支一遇勒,心中百处伤。

但若得口子,馀事不承望。

(0)

题阙·其七十一

贷人五?米,送还一硕粟。算时应有馀,剩者充臼直。

(0)

题阙·其四十二

停客勿叱□,对客莫频眉。

供给千馀自,临时请不饥。

(0)

伊斋集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别有天地非人间。

松间明月常如此,世上浮名好是閒。

(0)

东皋即事二首·其一

门外平畴涨绿,楼前畸墅铺红。

家本耕田山北,人今避世墙东。

(0)

田家杂兴

细草行来芳径,修篁覆处茅庵。

借问丈人生计,薄田自种溪南。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