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回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傍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与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回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傍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与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久历战阵的老兵回忆往昔征战生活的情景,表达了对战争残酷、个人遭遇和家国变迁的深切感慨。诗中充满了悲凉与无奈,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平静安宁时代的渴望。
首句“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冷清的氛围,预示着接下来的情感表达。随后“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则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忧愁。
诗人通过“我”字表达个人经历,如“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透露出战士在外的凄凉生活和对内心痛苦的暂时逃避。接着,“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则是对精神创伤的隐喻,表达了无法愈合的心灵伤口。
主人与“我”的对饮,主人慨叹之情,以及随后的泪水和歌声,都在强调战士内心的苦楚和无奈。诗中“十五役边地,三回讨楼兰”等句,更是直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人的无力感。
而到了“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一段,战士对往日征伐的回忆里充满了自豪与悲凉,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出战争给个人带来的复杂影响。随后,“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则是对战争残酷性质和个人的孤立无援的强烈控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一句,用极其沉痛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留下的伤痕与心理创伤。接下来的“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则展现了战争对社会、家庭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
诗中后半段通过“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等句,表达了战士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极度痛苦。接下来的“禽兽悲不去,路傍谁忍看”则是对自然界与人类共同遭受战争之害的一种哀伤。
最后几句“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时代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生命力气尽的无奈感受。全诗以“少年与运会,何事发悲端。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结尾,通过对比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巨大差异,强调了和平的珍贵,同时也在反思历史,提醒读者要有远见地审视国家的治理和天下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