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窗寒烛影沉沉,楚客乡思欲不禁。
板阁漏残人自远,水萤光淡夜方深。
牢愁闻雨眠疏屋,归梦随云彻故林。
忆著烟村旧风景,柿红时节又鸣砧。
背窗寒烛影沉沉,楚客乡思欲不禁。
板阁漏残人自远,水萤光淡夜方深。
牢愁闻雨眠疏屋,归梦随云彻故林。
忆著烟村旧风景,柿红时节又鸣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思乡的画面。诗人身处寒冷的夜晚,背对着窗户,蜡烛微弱的光线在室内投下深深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凄清的氛围。"楚客乡思欲不禁"表达了诗人作为异乡客,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难以抑制。
"板阁漏残人自远"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漏壶滴水声稀疏,显示出夜已深沉,而诗人与家乡的距离似乎更加遥远。"水萤光淡夜方深"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和暗淡,水萤微弱的光芒映照着诗人孤独的心境。
"牢愁闻雨眠疏屋",诗人因愁绪满怀,在简陋的小屋里听到雨声,更添愁绪,难以入眠。"归梦随云彻故林"则寄托了诗人对梦境中能回到故乡的渴望,希望梦境能够穿越云层,直达那片熟悉的林地。
最后,诗人回忆起故乡的旧日风景,尤其是柿子红熟的季节,砧声四起,那是熟悉的农事活动和家乡的气息。整首诗以景生情,通过秋夜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交织,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徜徉古梵宫,如坐画图中。
峰碍半山日,阁来三面风。
静观知物变,老话入僧空。
莫讶搀门户,吾今已秃翁。
古俗流传重岁新,交相来往笃亲亲。
外家在望无十里,内表如今能几人。
筋力难施身已老,形骸不索意方真。
儿曹能拜何妨遣,要使绸缪百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