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安权县林丞和余二首趁韵答之·其一》
《同安权县林丞和余二首趁韵答之·其一》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虽与尊公甲子同,悬鹑久矣愧华虫。

程仇不□□□魏,王贡安能胜鲍龚。

时有放歌吟屋破,且无□□□途穷。

故山处处薇堪采,何必支离粟几钟。

(0)
翻译
虽然我和您的父亲都属甲子年,但我的境遇如同破烂衣服,实在愧对华丽的服饰。
程仇怎能比得过高贵的魏氏,王贡又怎能超越鲍龚这样的贤人。
时常会放声歌唱,尽管房屋破败,暂且也不去忧虑人生的困境。
故乡的山上处处有可供采摘的薇草,何必要为几斗米而奔波劳碌呢。
注释
尊公: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甲子: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六十岁。
悬鹑:形容衣衫褴褛,像挂着的破布。
华虫:古代五色丝线中的一种,象征华丽。
程仇: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人物或典故,这里比喻地位或品质高的人。
魏:姓氏,也可能指魏国或魏氏家族。
王贡:可能指历史上的两位贤者王莽和贡禹,这里用来对比。
鲍龚:鲍叔牙和龚遂,古代贤臣,此处也是用来作比较。
放歌:放声歌唱。
屋破:形容房屋破旧。
支离:分散、零落。
粟:谷物,这里指粮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同安权县林丞和余二首趁韵答之(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华的赞赏以及自己在文学上的自谦。

“虽与尊公甲子同,悬鹑久矣愧华虫。”这两句通过比较自己的文学成就与古代甲子年(传说中的文治之世)相比,以及感慨于长时间的写作实践中还未达到的高标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不自信。

“程仇不□□□魏,王贡安能胜鲍龚。”此处诗文残缺,但从上下文可以推测诗人是在赞美朋友的文学才能,如同古代的文学巨匠。王、鲍指的是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勃和鲍照,而程仇和魏贡安可能是诗人的朋友,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甚至超过了这些伟大的前辈。

“时有放歌吟屋破,且无□□□途穷。”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偶尔才情涌动,但生活的困顿和物质的匮乏使得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更好的展现。"放歌"意味着诗人的创作热情,而"屋破"则象征着贫穷和困苦。

“故山处处薇堪采,何必支离粟几钟。”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归依,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通过比喻自己如同在野外采集野菜,不需要追求过高的物质享受,来抒发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文学观。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自谦与赞美并存的情感流露,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文学、生活理想和现实困境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桂子次韵赠阮甥

一树青青桂子荣,广寒宫殿玉为楹。

不知天上何年堕,故使人间有种生。

风影碎摇签帙爽,露华倒洗笔头清。

寸田更与加培埴,收取天香染姓名。

(0)

挽阮倅

胶庠推博洽,州县著廉平。

人物万夫特,山川千古英。

虬髯横意气,猿臂郁功名。

一掬同年泪,西风浩荡情。

(0)

汤泉

水府燃犀处,扶桑浴日时。

能观雷复地,始信坎生离。

净垢元无着,温凉祇自知。

骊山殷鉴在,莫受阿环缁。

(0)

六月十六日宣锁

禁门深钥寂无哗,浓墨淋漓两相麻。

唱彻五更天未晓,一池月浸紫薇花。

(0)

小雪前三日钟冠之约余侍老人行山舟发后洪入杜坞自郑盖庵过阆山趋翔凤山菁山遍览杨坟秀园遂至何山道场山乘兴薄吴兴访玉湖书院水晶境界而归自戊子至庚子阴晴相半胜处辄徘徊赋诗饮酒伟哉观也数诗见后.何山书堂

日高裹饭看何山,山缺东南水绕关。

松桧不摇风自度,读书声在白云间。

(0)

送杨简迁国子博士

杨君解墨绶,去作国子师。

邑人十万户,遮道婴儿啼。

曩岁天旱苦,赤地无馀遗。

饥殍千百辈,上山争采薇。

采薇有时尽,讵能救长饥。

慨然顾自任,舍我将告谁。

昧爽出厅事,日暮忘旋归。

大家贮陈粟,出粜不敢迟。

偷儿纷狗鼠,锄治如平时。

一意摩手抚,如子得母慈。

明年麰麦登,比屋无流移。

史牒载循吏,于今亲见之。

我亦受一廛,惜哉轻语离。

桥山未迄役,酌饯疏酒卮。

聊述路人颂,持作送君诗。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