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与尊公甲子同,悬鹑久矣愧华虫。
程仇不□□□魏,王贡安能胜鲍龚。
时有放歌吟屋破,且无□□□途穷。
故山处处薇堪采,何必支离粟几钟。
虽与尊公甲子同,悬鹑久矣愧华虫。
程仇不□□□魏,王贡安能胜鲍龚。
时有放歌吟屋破,且无□□□途穷。
故山处处薇堪采,何必支离粟几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同安权县林丞和余二首趁韵答之(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华的赞赏以及自己在文学上的自谦。
“虽与尊公甲子同,悬鹑久矣愧华虫。”这两句通过比较自己的文学成就与古代甲子年(传说中的文治之世)相比,以及感慨于长时间的写作实践中还未达到的高标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不自信。
“程仇不□□□魏,王贡安能胜鲍龚。”此处诗文残缺,但从上下文可以推测诗人是在赞美朋友的文学才能,如同古代的文学巨匠。王、鲍指的是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勃和鲍照,而程仇和魏贡安可能是诗人的朋友,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甚至超过了这些伟大的前辈。
“时有放歌吟屋破,且无□□□途穷。”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偶尔才情涌动,但生活的困顿和物质的匮乏使得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更好的展现。"放歌"意味着诗人的创作热情,而"屋破"则象征着贫穷和困苦。
“故山处处薇堪采,何必支离粟几钟。”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归依,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通过比喻自己如同在野外采集野菜,不需要追求过高的物质享受,来抒发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文学观。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自谦与赞美并存的情感流露,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文学、生活理想和现实困境的深刻感悟。
胶庠推博洽,州县著廉平。
人物万夫特,山川千古英。
虬髯横意气,猿臂郁功名。
一掬同年泪,西风浩荡情。
日高裹饭看何山,山缺东南水绕关。
松桧不摇风自度,读书声在白云间。
杨君解墨绶,去作国子师。
邑人十万户,遮道婴儿啼。
曩岁天旱苦,赤地无馀遗。
饥殍千百辈,上山争采薇。
采薇有时尽,讵能救长饥。
慨然顾自任,舍我将告谁。
昧爽出厅事,日暮忘旋归。
大家贮陈粟,出粜不敢迟。
偷儿纷狗鼠,锄治如平时。
一意摩手抚,如子得母慈。
明年麰麦登,比屋无流移。
史牒载循吏,于今亲见之。
我亦受一廛,惜哉轻语离。
桥山未迄役,酌饯疏酒卮。
聊述路人颂,持作送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