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月步层台,独立倚长塔。
逍遥望东海,天地归吐纳。
夜潮殷如雷,涛头雪山立。
病骨怯虚寒,四月欺缊纳。
乘月步层台,独立倚长塔。
逍遥望东海,天地归吐纳。
夜潮殷如雷,涛头雪山立。
病骨怯虚寒,四月欺缊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湛若水在月夜登高钱塘江边的景象。他独自一人站在高耸的塔楼上,欣赏着壮丽的钱塘潮。诗人以"乘月步层台,独立倚长塔"起笔,展现出夜晚的静谧与个人的孤寂,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追求。
"逍遥望东海,天地归吐纳",诗人表达了对广阔天地的自由心境,仿佛融入宇宙的呼吸之中,感受潮汐的涨落与天地的交融。接下来,"夜潮殷如雷,涛头雪山立"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潮水涌动的声音比作雷鸣,形象地描绘出潮汐翻滚的壮观景象,涛头犹如雪山耸立,气势磅礴。
然而,"病骨怯虚寒,四月欺缊纳"则透露出诗人的身体状况不佳,即使在温暖的四月,也感到寒冷侵袭,这与前文的豪迈景象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深沉感。整首诗通过个人体验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自我境遇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