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浮海》
《浮海》全文
明 / 邝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玉树歌残去淼然,齐州九点入荒烟。

孤楂与客曾通汉,长剑怀人更倚天。

晓日夜生圆峤石,古魂春冷蜀山鹃。

茫茫东海皆鱼鳖,何处堪容鲁仲连。

(0)
鉴赏

这首诗《浮海》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邝露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主人公乘舟出海的壮阔景象,以及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玉树歌残去淼然,齐州九点入荒烟。”以“玉树歌”开篇,象征着美好的过去已逝,留下的是渺茫的远行。接着“齐州九点入荒烟”描绘了海上的景象,齐州九点是指古代山东半岛的九座小岛,此处暗喻主人公即将远离家乡,进入未知的海域。

颔联“孤楂与客曾通汉,长剑怀人更倚天。”“孤楂”可能指主人公独自一人,与友人分别后踏上旅程。“通汉”则暗示了与外界的联系,即使在海上也能感受到与故乡的联系。而“长剑怀人更倚天”,表达了主人公虽身在天涯,心中却始终牵挂故人,如同倚天长剑一般,坚定不移。

颈联“晓日夜生圆峤石,古魂春冷蜀山鹃。”“晓日夜生圆峤石”描绘了海上日升月落,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孤独。“古魂春冷蜀山鹃”则是借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一种哀愁与思念的情绪,仿佛古人的灵魂在春日里感到寒冷,与蜀地的杜鹃鸟的啼鸣相呼应。

尾联“茫茫东海皆鱼鳖,何处堪容鲁仲连?”“茫茫东海皆鱼鳖”展现了大海的辽阔与深邃,暗示了主人公面对未知的恐惧与挑战。“何处堪容鲁仲连?”则是引用了战国时期著名义士鲁仲连的故事,表达了主人公对于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和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希望能在艰难的旅途中找到一个像鲁仲连那样的避风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主人公出海远行的勇气与孤独,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同时也蕴含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担忧。

作者介绍

邝露
朝代:明

(1604—1650)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诸生。历游广西、江苏、浙江间,在桂遍历诸土司辖地,悉知其山川风土。唐王立于福州,官中书舍人。永历中,以荐入翰林。清兵破广州,抱古琴绝食死。工诗善书,有《赤雅》、《峤雅》等。
猜你喜欢

兴元沈氏庄

清浅萦纡一水间,竹冈藤树小跻攀。

露沾荒草行人过,月上高林宿鸟还。

江绕武侯筹笔地,雨昏张载勒铭山。

异乡一笑因酣醉,忘却愁来鬓发斑。

(0)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

幽抱应无语,贞松遂自栽。

寄怀丞相业,因擢大夫材。

日射苍鳞动,尘迎翠帚回。

嫩茸含细粉,初叶泛新杯。

偶圣为舟去,逢时与鹤来。

寒声连晓竹,静气结阴苔。

赫奕鸣驺至,荧煌洞户开。

良辰一临眺,憩树几裴回。

恨发风期阻,诗从绮思裁。

还闻旧凋契,凡在此中培。

(0)

尘灰

洛川流雅韵,秦道擅苛威。

听歌梁上动,应律管中飞。

光飘神女袜,影落羽人衣。

愿言心未翳,终冀效轻微。

(0)

忆朝阳峰前居

每忆闲眠处,朝阳最上峰。

溪僧来自远,林路出无踪。

败褐黏苔遍,新题出石重。

霞光侵曙发,岚翠近秋浓。

健羡机能破,安危道不逢。

雪残猿到阁,庭午鹤离松。

此地虚为别,人间久未容。

何时无一事,却去养疏慵。

(0)

正月

正月今朝半,阳台信未回。

水芹寒不食,山杏雨应开。

世网留三宿,真源寄一杯。

因声谢猿鸟,岁晏会归来。

(0)

挽歌词

寒日蒿上明,凄凄郭东路。

素车谁家子,丹旐引将去。

原下荆棘丛,丛边有新墓。

人间痛伤别,此是长别处。

旷野多萧条,青松白杨树。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