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书生休浪悲,燮调自有皋与伊。
清香一瓣来天竺,更把民饥作己饥。
山中书生休浪悲,燮调自有皋与伊。
清香一瓣来天竺,更把民饥作己饥。
这首诗名为《喜雨用前韵(其四)》,作者是宋代的黄干。诗中表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民生的关注。"山中书生休浪悲"劝诫山中读书人不必过于悲观,暗示他们应有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燮调自有皋与伊"引用了古代贤臣皋陶和伊尹的典故,意指国家治理自有能人,表达了对贤能者的信任和期待。
"清香一瓣来天竺"可能是指佛教中的虔诚祈祷,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上天降雨的祈愿,也暗含了对精神寄托的追求。"更把民饥作己饥"则直接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忧民情怀,他将百姓的饥饿感同身受,显示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教于乐,既有哲理思考,又饱含人道关怀,展现了黄干作为士人的责任感和儒家的仁爱精神。
峡江清空峡雨急,寒声夜半萧萧发。
玻瓈盆面跳万珠,一颗一声清入骨。
梦中搔首起来听,听来听去到天明。
一生听雨今头白,不识春江夜雨声。
孤坐南宫悄,桃花故故红。
晴曛半脸日,寒惨数须风。
昔岁山村里,春光痛饮中。
不烦渠伴宿,今我已衰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