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王文成书游庐山开先寺闻瑞卿都谏亦往白鹿因简诗题后》
《观王文成书游庐山开先寺闻瑞卿都谏亦往白鹿因简诗题后》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纪功石侧低徊久,谁见听钟独往时。

翰墨于公本馀事,风波当日正孤危。

啸声隔岭如相应,心学逢源了不疑。

曾是两贤枝策地,残生鹿洞可重窥?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陈宝琛所作,名为《观王文成书游庐山开先寺闻瑞卿都谏亦往白鹿因简诗题后》。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联“纪功石侧低徊久,谁见听钟独往时”,诗人站在纪功石旁,久久徘徊,仿佛在回忆着过去,思考着历史的变迁。这里的“纪功石”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而“听钟独往时”则暗示了诗人独自一人前往庐山开先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沉。

颔联“翰墨于公本馀事,风波当日正孤危”,通过对比,诗人将历史上的伟人王文成的书法艺术视为其成就之外的“余事”,而将自己置身于“风波当日”的孤危境地中,表达了对王文成的敬仰和对自己处境的自省。

颈联“啸声隔岭如相应,心学逢源了不疑”,诗人想象着自己的啸声仿佛穿越山岭,与远方的声音相呼应,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自己内心追求的肯定。同时,“心学逢源了不疑”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己内心追求的坚定信念。

尾联“曾是两贤枝策地,残生鹿洞可重窥?”诗人以“两贤”指代王文成和自己,将庐山的鹿洞比作他们共同的“策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希望能够再次深入探索这一精神家园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蕴含了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与追求。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慈寿为林镇江赋

名郡临江表,思归未得归。

遥持扬子水,剧舞老莱衣。

秋壁寒逾峻,春阳远更晖。

徵黄仍汉典,重诰到慈闱。

(0)

鹤饥

鹤饥不啄溷,长鸣振林柯。

主人自谋道,粟贵如尔何。

野老馈麰麦,升斗云已多。

呼鹤就庭沼,饮之以清波。

汝寿未易量,无为叹蹉跎。

(0)

九江靖忠书院

岁时江郡荐江蘋,异代衣冠略近真。

九死竟还唐社稷,一生惟识晋君臣。

菊松尚拟它年晚,桃李聊增此地春。

莫道近来公论少,庙门题额是何人。

(0)

赠周作之

别来风彘转深微,雨雪青灯坐掩扉。

江晚不堪滕阁眺,春初应及楚帆归。

寻常未必钟期少,五十何妨伯玉非。

它夜南沙重下榻,匡山云尚在征衣。

(0)

拟游慈恩寺用涯翁韵

春残才作探春行,古寺寻僧懒问名。

近海景多频立马,对花情剧更闻莺。

镜湖敢乞君分赐,宝地偏教佛主盟。

却忆江南如画里,万峰青接水边城。

(0)

题观松卷

散步古松阴,清风吹满襟。

雨滋萝薜密,云隐茯苓深。

静对宁须臆,真知只在心。

寒岩梅竹畔,更许一相寻。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