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嚣摆落到鸿冥,始见当时遁世英。
丛棘敢思丹凤至,寸筳惭叩巨钟鸣。
须知奔竞浮荣路,未若喧传不朽声。
此道固为流俗笑,苟非夫子欲谁明。
尘嚣摆落到鸿冥,始见当时遁世英。
丛棘敢思丹凤至,寸筳惭叩巨钟鸣。
须知奔竞浮荣路,未若喧传不朽声。
此道固为流俗笑,苟非夫子欲谁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再次元韵答几道》。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高洁情操和超脱世俗的思想态度。
“尘嚣摆落到鸿冥,始见当时遁世英。”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景,“尘嚣”指的是尘世的喧闹,而“鸿冥”则是远古神话中的大海,比喻广阔无垠。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丛棘敢思丹凤至,寸筳惭叩巨钟鸣。”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的怀念之情。丛棘指的是荆棘丛生之地,借以比喻险阻重重,而“丹凤”则是传说中祥瑞的象征。寸筳和巨钟都是古代礼器,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古圣先贤所持之道的敬仰。
“须知奔竞浮荣路,未若喧传不朽声。” 这两句是对世人追求名利的一种批判。诗人认为那些急于求成、追逐虚荣的人,其行为终将随风而逝,而真正值得追求的是能留传后世的不朽之声。
“此道固为流俗笑,苟非夫子欲谁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所持道理的坚守。尽管这种道理在俗众看来可能会被嘲笑,但若不是孔夫子这样的圣贤,又有谁能真正领悟并阐释这份深意呢?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境界的追求,以及他超脱世俗、坚守高洁的个性。
久客急归程,风雨事驰骛。
黄流鸣涧壑,馀波或被路。
堆埼珠联属,石径齿龃龉。
篮舆惴危登,杖策阻深度。
行行忽平岗,神潭渺东注。
徒旅鸠后先,烟火休薄暮。
主人延客入,丈室千卷聚。
醉经揭佳名,巨轴舒新句。
我亦旧高阳,糟粕尝已屡。
人言薄滋味,舌根恐未具。
君但中圣贤,当自知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