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家大江东,黄爵家江西。
江东黄爵不忍吃,江西黄爵贱如泥。
赤罂封口上有印,白绵卧酒中含脂。
君不见浯口漫郎真漫仕,万事平生不如意。
一囊红粟不一咽,千里苞苴谁复寄。
有时鲑菜念故乡,并刀落脍思饱霜。
青龟未堪聊入俗,黄爵那知亦渡江。
时平漫说尔可咀,击鲜谁遣今得尝。
残杯欲尽客欲去,臛雁烹鱼岂论数。
酒闻风味不可名,惟有此郎难著句。
九原谁唤儋耳翁,添入当年老饕赋。
侬家大江东,黄爵家江西。
江东黄爵不忍吃,江西黄爵贱如泥。
赤罂封口上有印,白绵卧酒中含脂。
君不见浯口漫郎真漫仕,万事平生不如意。
一囊红粟不一咽,千里苞苴谁复寄。
有时鲑菜念故乡,并刀落脍思饱霜。
青龟未堪聊入俗,黄爵那知亦渡江。
时平漫说尔可咀,击鲜谁遣今得尝。
残杯欲尽客欲去,臛雁烹鱼岂论数。
酒闻风味不可名,惟有此郎难著句。
九原谁唤儋耳翁,添入当年老饕赋。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名为《钱塘初见黄爵》。诗中描绘了钱塘江边初次见到黄爵的情景,通过对比江东与江西黄爵的不同命运,以及对黄爵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以“侬家大江东,黄爵家江西”两句起笔,巧妙地将江东与江西的黄爵进行了对比,暗示了两者命运的差异。接着,“江东黄爵不忍吃,江西黄爵贱如泥”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表达了对江东黄爵的珍视与对江西黄爵的轻视,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阶层差异的讽刺。
随后,诗人转向对黄爵本身的描述:“赤罂封口上有印,白绵卧酒中含脂”,通过形象的比喻,将黄爵的形态与酒的醇香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接下来,“君不见浯口漫郎真漫仕,万事平生不如意”两句,引入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下文的转折做了铺垫。
“一囊红粟不一咽,千里苞苴谁复寄”两句,通过对比红粟与苞苴的食用情况,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紧接着,“有时鲑菜念故乡,并刀落脍思饱霜”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食的思念,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青龟未堪聊入俗,黄爵那知亦渡江”两句,通过青龟与黄爵的对比,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最后,“时平漫说尔可咀,击鲜谁遣今得尝”两句,再次强调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反思。
整首诗在描绘黄爵的同时,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枯柿翻风,残梅溅雨,黄昏不住啼鸮。
问卜琼茅,酸辛知是今朝。
卅年欢戚皆成幻,细思量、怎不魂销。
甚潘郎,皤然老矣,有涕如潮。
逢逢腊鼓催年亟,正鸾离珠镜,凤惨玉箫。
杳杳泉台,酒从何处来浇。
痴情欲把哀弦诉,算哀弦、诉也无聊。
尽灯前,四卷楞伽,诵到深宵。
玉台今古,问几人能似,绛仙才调。
禁脔南朝虽未近,一点灵犀亲照。
束竹攒肠,衔碑在口,世事真难料。
鸳鸯六六,王昌消息偏杳。
今日孔雀东南,高楼西北,何处逢青鸟。
只是愁心和短梦,尽日为伊烦恼。
背枕寻香,欹灯絮影,惹尽花枝笑。
华年丝鬓,潘郎比我应少。
茂林修竹,有山堂隐隐,杂花初发。
五马行春胸次远,此意豪端微揭。
草长莺飞,山空鹃泣,几被罡风折。
珠还故事,海壖招入琼笈。
曩昔退直余閒,云烟泼洒,蹊径翛然别。
下视朱门同白屋,纸阁芦帘明灭。
淡抹轻皴,鹿床家法,屈曲都成铁。
九夷何陋,指来先路清切。
菩提子未结。瞥眼年华挨到百,棕拂蒲团静绝。
便削了青螺,泠泠习习。冰肌欺雪。
更圆姿、能替新月。鸳鸯字、尽教如梦,不惜梵天隔。
听澈。鹤声一一。妙悟得、女儿心迹。春闺原自隐切。
问汉水穿珠,澧浦遗褋。至情谁个阕。
愿他日、双飞双宿。双蛾细、佛前稽首,双影菜花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