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仲春陪祀先师于太学》
《仲春陪祀先师于太学》全文
明 / 刘大夏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吾道乾坤大,神功宇宙长。

六经垂宪典,百世乐虞唐。

圣主崇殷礼,春丁启旧章。

制从天上下,诚在币先将。

斗柄回霄汉,黉宫列冕裳。

炉烟环殿袅,庭燎烛天煌。

飒沓韶钧奏,清芬黍稷芳。

舞容辉俎豆,歌吹杂笙簧。

肃肃神如在,颙颙气若藏。

致恭三献爵,饮福再升堂。

遥听青衿赞,稀闻玉佩锵。

松阴移晓月,人影散寒霜。

回首看车马,徐徐过庙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仲春时节,刘大夏陪同祭祀先师于太学的庄严场景。诗中以“吾道乾坤大,神功宇宙长”开篇,表达了对天地间大道与神灵力量的敬畏之情。接着,“六经垂宪典,百世乐虞唐”两句,赞美了儒家经典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和带来的长久福祉。

“圣主崇殷礼,春丁启旧章”点明了皇帝对传统礼仪的尊崇,并在春季开始新的祭祀仪式。接下来的“斗柄回霄汉,黉宫列冕裳”描绘了天空与学府的景象,斗转星移,学宫内学者们身着礼服,庄严肃穆。

“炉烟环殿袅,庭燎烛天煌”通过炉烟缭绕和灯火通明的景象,展现了祭祀时的神圣氛围。随后,“飒沓韶钧奏,清芬黍稷芳”描述了音乐与香气的和谐,以及祭品的香气弥漫。

“舞容辉俎豆,歌吹杂笙簧”则描绘了舞蹈与音乐交织的场景,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皿)在舞动中显得更加辉煌。最后,“肃肃神如在,颙颙气若藏”表达了祭祀时的虔诚与敬畏,神灵仿佛在场,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庄重与平静。

“致恭三献爵,饮福再升堂”描述了祭祀仪式中的具体环节,恭敬地献上三次酒爵,然后再次进入殿堂接受祝福。通过“遥听青衿赞,稀闻玉佩锵”表现了学子们的赞颂声与玉佩的清脆响声,增添了仪式的庄重感。

“松阴移晓月,人影散寒霜”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松树的阴影随着月亮移动,人们在寒冷的霜中散去。最后,“回首看车马,徐徐过庙墙”以远眺的视角结束,车马缓缓经过庙墙,象征着祭祀活动的结束与人们对先师的敬仰之情的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明代祭祀先师的盛大场面及其背后的深厚文化意义,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与传承。

作者介绍
刘大夏

刘大夏
朝代:明   字:时雍   号:东山   籍贯:湖广华容(今属湖南)   生辰:1436年—1516年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猜你喜欢

南行感怀四十首·其十九

薰莸不共器,鸮凤本殊群。

岂有鉴衡混,而能忠佞分。

败醪由恶犬,蔽日是浮云。

万里沧浪曲,仍从孺子闻。

(0)

上南岩与杨宪长相遇

来探奇绝境,幸接烟霞颜。

是日方披雾,逢君遂下山。

将期采药去,便挟飞仙还。

抗手揖云际,因声谢世间。

(0)

奉酬武选沈郎咏予庭菊·其二

寂寂一丛菊,萧萧傍禁林。

幽香出径浅,寒色映杯深。

院落迟仍发,烟霜晚更禁。

惟应一高士,见赏岁寒心。

(0)

汪和叔新种庭竹索题

种君庭下竹,邀我中林人。

入牖摇疏翠,临阶扫俗尘。

秋声风际劲,寒色雨中新。

万个沧江上,茅斋滋绿筠。

(0)

晚发三水溯北江

行客才经宿,离愁已不堪。

邮亭数长短,江路背西南。

里树春烟断,山城夕照衔。

何时已行役,归结桂松庵。

(0)

宿西南驿即事

未晚商船集,将昏戍鼓多。

驿楼翔水雾,村火漏烟萝。

夜柝迎风急,寒潮候晚过。

常因白雉入,忆得海无波。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