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娥醉语曾留。又中秋。待得重圆谁妒、两悠悠。
向愁旱,今愁水,没中洲。看取明朝晴去、不须愁。
素娥醉语曾留。又中秋。待得重圆谁妒、两悠悠。
向愁旱,今愁水,没中洲。看取明朝晴去、不须愁。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标题为《乌夜啼(其二)中秋》。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素娥醉语曾留" 一句,运用了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形象,通过她“醉语”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梦幻而遥远的情愫。"又中秋" 表明诗人再次迎来中秋佳节,心中充满了对圆满与团聚的渴望。
"待得重圆谁妒、两悠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月亮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亲人或知己的思念。"两悠悠" 传递出一种深远且无尽的哀愁。
"向愁旱,今愁水,没中洲" 这几句则是诗人由过去对干涸之物(旱)的忧虑,转变为现在对于流动不息之水(水)的担忧。"没中洲" 可能象征着某种失落或迷茫。
最后,"看取明朝晴去、不须愁" 一句,诗人似乎在劝慰自己,也许是在劝说读者,当看到清晨的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时,不必再有忧愁,因为生活总会继续,每个日出都充满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月亮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期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生活变迁时的自我安慰。
禁掖危疑地,维持护圣躬。
大声麟趾殿,立刻哕鸾宫。
入井言皆妄,垂帘智自雄。
头须一夜白,腔血九霄红。
贿枉熊飞百,仇深魏进忠。
赵高谋叵测,王圣事交通。
擢发罪难数,燃脐膏易融。
义儿鹰大布,酷吏鼠狐丛。
一网连珠染,三琵虐焰攻。
钉囊牢穴下,妻子堞楼中。
醮佑同文狱,钱输卖菜佣。
小臣陪顾命,帝鉴有馀恫。
大军舍金齿,单骑抵南甸。
峻险不可登,斩棘绳鱼贯。
土官象舆迎,毒雾中胡旋。
擐甲环数重,从行者肉颤。
传檄渡金沙,革心革其面。
侵地既以归,降人亦以献。
冒死成奇功,功奇在不战。
易代始行赏,级一俸加半。
雨露良已赊,劳臣性命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