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长安柳,参差河水滨。
波光羞比绿,草色怯争新。
细缕临流濯,纤眉对镜颦。
霞酣张绪态,风约小蛮身。
不数章台暮,空疑灞岸春。
离人正多恨,羌笛莫教频。
窈窕长安柳,参差河水滨。
波光羞比绿,草色怯争新。
细缕临流濯,纤眉对镜颦。
霞酣张绪态,风约小蛮身。
不数章台暮,空疑灞岸春。
离人正多恨,羌笛莫教频。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河边柳树的生动景象,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态与生命力。诗人通过“窈窕”、“参差”等词语,赋予柳树以女性般的柔美和灵动,仿佛它们在河畔轻盈起舞,与波光、草色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和谐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波光羞比绿,草色怯争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柳树的倒影与河水的碧绿相比较,表现出柳树的谦逊与自持;同时,与新生的草色相对照,强调了柳树的成熟与稳重。接着,“细缕临流濯,纤眉对镜颦”进一步描绘了柳树的形态,仿佛它在水中洗涤细长的枝条,对着镜子皱起眉头,展现出一种既优雅又略带忧郁的姿态。
“霞酣张绪态,风约小蛮身”则通过比喻,将柳树比作饮酒后红霞满面的女子和被微风吹动的小蛮腰,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在不同环境下的美丽变化。最后,“不数章台暮,空疑灞岸春”表达了对柳树美景的赞叹,将其与历史上著名的柳树景观相提并论,暗示了其非凡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离别之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天地司化育,品汇咸昭苏。
怀哉父母恩,实与天地俱。
生儿待终养,服劳报勤劬。
儿幼父行役,伤心复何如。
忆昔初别时,痛哭牵衣裾。
关河数千里,风沙各天隅。
尧舜在上位,山河归版图。
云屯齐鲁邦,四境今无虞。
觐省戒行李,艰难涉长途。
是时朔风至,野树寒萧疏。
出门指天日,见父乃旋车。
送者为之戚,闻者为之吁。
纯孝敦古道,性善由厥初。
兹行毕素愿,勖哉慎其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