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方浩浩谈玄,每日撞钟打鼓。
西禅无法可说,勘破灯笼露柱。
门前不置下马台,免被傍人来借路。
若借路,须照顾。脚下若参差,邯郸学唐步。
诸方浩浩谈玄,每日撞钟打鼓。
西禅无法可说,勘破灯笼露柱。
门前不置下马台,免被傍人来借路。
若借路,须照顾。脚下若参差,邯郸学唐步。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汇展开,充满了哲理与幽默。诗人释文琏通过“诸方浩浩谈玄,每日撞钟打鼓”开篇,描绘了禅宗修行的日常景象,暗示了禅修的广泛性和日常性。接着,“西禅无法可说,勘破灯笼露柱”两句,巧妙地运用了禅宗中“无门关”的概念,强调了禅悟的直接性和超越语言的特性,即在日常事物中体悟真理。
“门前不置下马台,免被傍人来借路”则进一步阐述了禅宗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意指真正的修行者不应受外在形式或他人的影响,而应自立门户,独立思考。最后,“若借路,须照顾。脚下若参差,邯郸学唐步”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提醒读者,在修行的路上,要谨慎前行,避免盲目模仿他人,强调了个人实践和自我发现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禅宗的智慧和精神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体自由与独立的倡导。
吾有西山桐,厥实状如乳。
含房隐绿叶,致巢来翠羽。
外滑自为穗,中虚不可数。
轻渐曝秋阳,重即濡绵雨。
霜后威气裂,随风到烟坞。
虽非松柏子,受命亦知土。
谁能好琴瑟,种之向春圃。
始知非凡材,诸木岂予伍。
老臣连上皂囊封,去访三茅驾鹤翁。
曾为苍生论敝事,因从紫府得仙风。
收身物外光阴好,回首人间宠辱空。
果满丹成家法在,应携鸡犬入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