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得家书至,开函不忍看。
母妻艰事畜,儿女困饥寒。
客路五千里,乡思一万端。
凭谁诉衷曲,永夜发长叹。
接得家书至,开函不忍看。
母妻艰事畜,儿女困饥寒。
客路五千里,乡思一万端。
凭谁诉衷曲,永夜发长叹。
这首诗名为《得家信》,出自清代诗人陈培之手。诗中描绘了收到家书后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家中亲人境遇的深切忧虑。
首句“接得家书至,开函不忍看”,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收到家信时的矛盾心情——既渴望了解家人近况,又因担心信中内容而难以启封。这种情感的细腻描绘,让人感同身受。
接着,“母妻艰事畜,儿女困饥寒”两句,直接揭示了家书中所传达的艰难生活状况。母亲和妻子为了家庭生计而劳苦,儿女们则饱受饥饿与寒冷的折磨。这种对家庭困境的描述,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挂念,也流露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
“客路五千里,乡思一万端”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身处异乡的他,面对着遥不可及的五千里路程,心中涌起无尽的思乡之情。这种乡愁,不仅仅是对家乡景色的怀念,更是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最后,“凭谁诉衷曲,永夜发长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在漫长的夜晚,他无法找到倾诉的对象,只能独自发出长长的叹息。这种孤独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个人体验,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社会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情的珍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
呼伯雅来,满进松精,致寿于公。
况富矣锦囊,吟边得句,森然武库,书里称雄。
亭长新封,亩宫雅趣,一笑侯王名位穹。
闲官守,任平章批抹,明月清风。
年年申庆桑蓬。
幸至节今截江网重出一首作‘令’晨恰又逢。
想霭霭其祥,瑞云阅兆,绵绵之算,线日增红。
一段文章,三千功行,名在长生宝箓中。
人间窄,待骖鸾驾鹤,上祝融峰。
绿长阶蓂九。
近黄锺、薰晴爱日,渐添宫绣。
乾鹊檐头声声喜,催与东屏祝寿。
怪一点、星明南斗。
玉燕当年储瑞气,记垂弧、共醉蓬莱酒。
无杰语,为觞侑。
英风耿耿拿云手。
向青春、蟾宫已步,桂香盈袖。
却要诗书成曲糵,酝酿锦心绣口。
待匣里、青萍雷吼。
今日功名乘机会,笑谈间、首入英雄彀。
看父子,继蓝绶。
髡彼两髦,末几见兮,突而弁兮。
记昔年犀玉,奇资秀质,今朝簪佩,丰颊修眉。
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人都羡,是君家驹子,天上麟儿。
画堂人物熙熙。
会簪履雍容举庆宜。
看筮日礼宾,陈钟列俎,三加致祝,一献成仪。
绿鬓貂蝉,朱颜豸角,早有君臣庆会期。
荣冠带,看绶悬若若,印佩累累。
自古人言,庆在子孙,端有由来。
看长庚孕李,昴星佐汉,福从人召,瑞自天开。
曾忆当年,乃翁熊梦,岂在区区春祀禖。
祗凭个、仁心积累,厚德栽培。
天工信巧安排。
试说与君当一笑哉。
记年时此际,嗷嗷万口,俾之粒食,活及婴孩。
岁始星周,事还好在,故遣麒麟出此胎。
何须问,是兴宗必矣,业广基恢。
三百篇诗,三十六篇,以祈寿言。
惟上天所佑,锡之君子,中心岂弟,盖有仁存。
允矣我公,韦平世胄,学问于兹有本原。
临民处,看精神秋彻,气宇春温。
由来淑景中分。
第一日桑弧挂左门。
是赋受不凡,仁而宜寿,笑渠谄子,徒费辞繁。
命匪在天,算非由数,我只把公心地论。
从今去,管及登槐棘,福仿乾坤。
秋色正潇洒,佳气夜充闾。
人传好语,君家门左正垂弧。
毕万从来有後,释氏果然抱送,丹穴凤生雏。
未作汤饼客,先写弄獐书。
参军妇,贤相敌,古来无。
锺奇毓秀,应是积善庆之馀。
想见珠庭玉角,表表出群英物,我已预知渠。
他日容相顾,啼看定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