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夜望月》
《夏夜望月》全文
明 / 释今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群峰摇夜翠,当夏亦凄清。

石壁分馀霭,疏林透薄明。

欲到板桥去,坐闻幽涧声。

柴门开复掩,飒飒谷风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山中清幽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首句“群峰摇夜翠”,以动态的“摇”字,生动地展现了夜晚山峰在月光下呈现出的深绿色调,仿佛整个山峦都在夜色中轻轻摇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当夏亦凄清”一句,看似矛盾,实则巧妙地表达了夏季夜晚特有的凉爽与宁静,不同于白日的燥热,夜晚的清凉与寂静更显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石壁分馀霭,疏林透薄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朦胧之美。石壁上残留的雾气被月光照亮,显得格外神秘;稀疏的树林透过淡淡的晨光,透露出一丝丝生机。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欲到板桥去,坐闻幽涧声”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远方,想象着踏上板桥,耳边传来的是幽深山谷中的流水声。这一句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最后,“柴门开复掩,飒飒谷风生”以柴门的开关动作,以及随之而来的谷风声,结束全诗。这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往复,给人以深刻的生命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夜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静美与和谐,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释今音
朝代:明

今音(?—一六六一),字梵音。番禺人。俗姓曾,原名起霖,字湛师。诸生。天然禅师从弟。明桂王永历九年(一六五五)于栖贤登具,十二年(一六五八)随天然老人还雷峰。十五年,游罗浮,坐化华首台上。著有《古镜遗稿》一卷。事见清宣统《番禺县续志》卷二七。
猜你喜欢

题宣和溪山秋色小景

雨郭烟村白水环,迷离红叶间苍山。

恍闻谷口清猿唳,艮岳秋光想像间。

(0)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三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0)

思公子

公子才气饶,凌云自飘飘。

东出斗鸡道,西登饮马桥。

夕冥银为烛,朝燔桂作焦。

虞卿亦何命,穷极苦无聊。

(0)

谢章伯益惠砚

人生对门东西陌,口耳一间心谁传。

况乃天地相去远,一在南海一在燕。

古今万世复万世,彼亦居下此在前。

是非得失错且繁,以情相话何由缘。

造化岂不大且渊,到此缩缩智且悭。

圣人智出造化先,始独俯仰模坤乾。

一人诘曲意百千,以文写意意乃宣。

简书轴载道相联,驰夷走貊通百蛮。

羲皇向今谷屡迁,言语应接旦暮间。

圣人不死术以此,又与其类殊蚑蠕。

外之君臣内父子,仁义礼乐定笔端。

砚与笔墨乃舟船,论功次第谁能攀?

伯益于文敏且颛,字向纸上生戈鋋。

与砚出入宜不捐,胡乃贽我璧弃泉。

作诗知砚功小大,报不充赐心焦然。

(0)

金柅园

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

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0)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三十二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

三公只得三株看,閒客清阴满北窗。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