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柏乡县》
《柏乡县》全文
宋 / 许及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昔贤不肯入朝歌,况乃军中忌讳多。

咄咄衣冠出疆去,迫于人处竟成讹。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ǎixiāngxiàn
sòng / zhī

xiánkěncháokuàngnǎijūnzhōnghuìduō

duōduōguānchūjiāngrénchùjìngchéngé

翻译
过去的贤者不愿踏入朝歌之地
更何况军中禁忌众多
注释
昔贤:古代有德行或才能的人。
不肯:不愿意。
入朝歌:进入朝廷。
况乃:何况。
军中:军队内部。
忌讳:禁忌的事情。
咄咄:形容惊愕或责备声。
衣冠:指士大夫阶层。
出疆:离开自己的领地或国家。
迫于:由于被迫。
人处:人群之中。
竟成讹:最终变成了流言蜚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许及之的作品《昔贤不肯入朝歌》。从这四句话来看,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无奈。

"昔贤不肯入朝歌"一句直接点出了古代贤士对于入朝为官的态度,他们或许因为种种原因而选择了隐退,不愿意参与到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去。这里的“昔贤”指的是过去那些有道德、有见识的人物。

"况乃军中忌讳多"进一步揭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尤其是在军队之中,对于言论的管控和忌讳更是严格。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环境下的不满和压抑感受。

"咄咄衣冠出疆去"一句中的“咄咄”表现了一种愤慨的情绪,“衣冠”指的是士大夫阶层的人物,他们原本应该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选择逃离,出走边疆。

最后,"迫于人处竟成讹"则表明在这种压力之下,即使是身处人群之中,也难免会因为言论而受到误解和诽谤。这里的“讹”字有着语言被扭曲、失真的意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贤士态度的回顾,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抒写了诗人对于个人言行自由和真实表达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其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作者介绍

许及之
朝代: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猜你喜欢

题少玄宗侯册

玉检金泥出太常,桐圭花萼远相望。

西园车盖邀明月,南浦楼船泛夕阳。

兔苑登台无俗客,龙沙开阁有贤王。

张筵可解呼王勃,为听鸣銮入豫章。

(0)

赠杨明府杨为中丞滕公内弟

十载通家问草玄,龙门愁望大江悬。

栖迟廷尉辞宾日,藉甚仙郎作令年。

越渚蘋香回岸帻,吴城花色照鸣弦。

由来百里非贤路,屈指双凫帝座前。

(0)

苏君禹观察过访奉赠四首·其二

大纛频年别武夷,高牙仍为白云迟。

乾坤骤向论交合,日月旋从握手移。

一代文章明主问,三朝踪迹世人疑。

狂来渐作襄阳态,高唱铜鞮岸接䍦。

(0)

再过娄江访二王先生二首·其一

百里娄江路未遐,丹砂重问葛洪家。

飞花似识寻源棹,古木如停上汉槎。

织女机头长日月,秦人洞里遍云霞。

相逢莫话河东赋,一出春明鬓已华。

(0)

司空潘公行水徐泗间订余晤语淮上适黄河阻风不及赴约辄因使者报谢四章·其一

侧席天书降紫泥,东山宁得遂幽栖。

琅函昼捧千灵集,玉佩晨参百吏齐。

碧树交阴笼大道,苍松垂叶护长堤。

龙蛇满壁邮亭下,一认当年夏后题。

(0)

送伍明府景周之永嘉

远塞寒声起暮笳,离亭归思逐黄花。

双凫欲化郎官舄,片鹢先开使者槎。

旌旆夜悬沧海月,楼台春绕赤城霞。

乘閒拟著西征赋,为报安仁鬓未华。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