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守宣时,白上一根发。
去之四五年,一化为七八。
今年客衡湘,黑髭已多黄。
众黄忽一白,惊见如陵阳。
白发已为常,白髭何足怪。
岁月不可歇,雪霜日长大。
世人竞染缁,厌之固足嗤。
谁服芦菔汤,避老亦奚为。
少老如春秋,造物以为俦。
吾方乐吾天,乐天故不忧。
忆昔守宣时,白上一根发。
去之四五年,一化为七八。
今年客衡湘,黑髭已多黄。
众黄忽一白,惊见如陵阳。
白发已为常,白髭何足怪。
岁月不可歇,雪霜日长大。
世人竞染缁,厌之固足嗤。
谁服芦菔汤,避老亦奚为。
少老如春秋,造物以为俦。
吾方乐吾天,乐天故不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己年华老去的深刻感慨。开篇“忆昔守宣时,白上一根发”两句,即点出了时间的变化和个人的衰老,从曾经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担任地方官时仅有一根白发,到如今四五年过去,一根白发化作七八根,显现出时间流逝带来的生理变化。
接着“今年客衡湘,黑髭已多黄”一句,则是说诗人现在身处湖南的衡山和湘江之间,却发现自己的黑髭(胡须)已经有了不少白发,这种对比强调了时间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变化。
“众黄忽一白,惊见如陵阳”两句,通过对周围环境中偶尔出现的一丝白色与众多黄色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的衰老和孤独感。这里的“陵阳”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个地方名胜,但在此处用来形象地表达诗人内心的惊讶和感慨。
然后,“白发已为常,白髭何足怪”这两句,表明对于已经司空见惯的白发和白胡须,人们早已习以为常,不再感到奇怪。诗人通过这样的写法,强调了时间带来的变化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岁月不可歇,雪霜日长大”两句,则是对时间流逝速度的感慨。岁月不停歇,就像冬天的雪霜一样,一天天堆积起来,使得时光的痕迹越来越深刻。
“世人竞染缁,厌之固足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人追求华丽外表、掩盖衰老的行为感到不屑一顾。人们往往通过染发等方式试图掩饰年龄,但这种做法在诗人看来是徒劳的。
“谁服芦菔汤,避老亦奚为”这两句,则是在提到古代传说中一些长生不老的药物,如《庄子》中的“芦菔汤”,这里用来表达人们对于长生不老的渴望,但实际上这是无法实现的。
“少老如春秋,造物以为俦”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年轻和衰老相比较,如同春天和秋天一样自然。这里的“造物”指的是大自然,“以为俦”则是说大自然也像人一样有着生老病死的规律。
最后,“吾方乐吾天,乐天故不忧”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接受和乐观态度。虽然衰老是无法避免的,但诗人选择乐观地面对自己的命运,不为此感到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衰老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悟,以及面对自然规律时的人生态度。
古县跨河流,人繁军市稠。
羽飞朝暮驿,鳞叠往来舟。
兄擅才华久,时推政治尤。
足犹妨老骥,目不碍全牛。
从道西来近,能无东望愁。
时因趋上府,穷巷一相求。
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漠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