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其一》
《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南来不觉岁峥嵘,坐拨寒灰听雨声。

遮眼文书原不读,伴人灯火亦多情。

嗟予潦倒无归日,今汝蹉跎已半生。

免使韩公悲世事,白头还对短灯檠。

(0)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创作的,名为《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然超脱的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南来不觉岁峥嵘”表达了时间流逝、岁月匆匆而过的感觉,但诗人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感受,似乎已经习惯了时光的流转。紧接着,“坐拨寒灰听雨声”则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炉前,用筷子拨弄着剩余的冷灰,同时聆听着外面雨滴的声音,这种氛围营造出了一个淡定、宁静的心境。

“遮眼文书原不读”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的漠然态度,他甚至连书都不愿意去阅读了。接下来的“伴人灯火亦多情”则显示出诗人的情感深厚,即便是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和情谊。

“嗟予潦倒无归日,今汝蹉跎已半生”这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哀叹。诗人感慨自己年华已逝,如同被风雨摧残,没有了归宿。而“今汝”指代的可能是亲友或某个特定的人物,这个人也已经度过了半生,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最后,“免使韩公悲世事,白头还对短灯檠”则是希望不要让像韩愈这样的贤者看到世间的苦难而感到悲哀。诗人用“白头”指代自己和亲友,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暮年生活表示了一种无奈的心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夜坐中的静谧氛围和内心世界的独白,展现了苏轼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无常以及生命有限等主题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华亭百咏·其十九谷水

短棹经由处,风披藻荇香。

中宵孤鹤唳,片月映沧浪。

(0)

华亭百咏·其七十二异木

蟠根知永远,曲干耸蛟虬。

闽贾蒙私庇,年年此荐羞。

(0)

贵妃閤端午帖子·其五

槛有榴花沼有莲,南薰拂拂晚凉天。

六宫莫度新翻曲,只理云和伴舜弦。

(0)

云护

云护轻阴桃柳初,太平无象酒边垆。

上元晴景楼台晓,一树梅花并雪予。

(0)

赠碧鉴相士蒲田林行可

君如碧鉴照英雄,我镜清寒印太空。

请向文昌桥上看,碧天提出碧流中。

(0)

次韵晋三侄招予及同年饮

恋阙重阳不入都,菊英虽好不干渠。

樽前丞相方行酒,花外尧夫恰小车。

羯末封胡延客醉,雷陈张范预期酤。

他年三径羊裘隐,君子应能范蠡图。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