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县令八十日,束带耻为升斗污。
二十四考中书令,端委庙堂挥不去。
两公于此固无心,钟鼎山林随所寓。
慎勿蹉跎两失之,岁晚要寻栖息处。
彭泽县令八十日,束带耻为升斗污。
二十四考中书令,端委庙堂挥不去。
两公于此固无心,钟鼎山林随所寓。
慎勿蹉跎两失之,岁晚要寻栖息处。
这首诗通过对比彭泽县令和中书令的仕途选择,表达了对两位官员不同人生道路的赞赏与感慨。彭泽县令在任仅八十日便辞官归隐,拒绝了升迁带来的诱惑,以保持清白不染的品格。而中书令则经历了二十四次考核,最终成为显赫的朝廷重臣,但其高官厚禄并未能改变其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人赵鼎在《阅陶集偶有所感》中,借这两段历史故事,探讨了仕途与隐逸之间的抉择,以及个人内心追求与外在名利之间的关系。他强调了“慎勿蹉跎两失之”,即在追求功名与归隐之间,不应轻易错过,应当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岁晚要寻栖息处”则提醒人们,在人生的晚年,应寻找心灵的归宿,无论是繁华的钟鼎生活还是宁静的山林生活,关键在于内心的满足与平静。
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之情,也蕴含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在追求物质与精神双重满足的同时,保持自我本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之道。
有田负郭,伊迩匪辽。我倦而归,于焉逍遥。
爰力于书,且勤于苗。朝斯夕斯,以咏以谣。
式结今好,言报夙劳。山既我狎,川亦余媚。
维禽维鱼,亦莫余畏。林则有风,洞则有云。
酿则有秫,馔则有芹。樵则有柯,钓则有纶。
维人至乐,曰丘曰壑。得而颛之,何有人爵。
彼爵与名,岂不我荣。其或舍旃,允有未任。
允有未任,且以鼓琴。
五城何迢迢,关河茫茫隔波浪。
与君别来今几时,翰林白发三千丈。
形容变尽语音存,闲思往事是前身。
四十三年如电抹,欲谈前事恐无人。
庞眉皓首无住著,臂上念珠如皎月。
架上楞严已不看,更看脚根参一节。
人生何处不相逢,犹恐相逢是梦中。
仝是行人更分首,明朝车马各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