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忧云有济,所贵忧则无。
无解忧益深,忧先意实孤。
蕴隆象已见,麦秋望几虚。
犹冀获半收,终藉甘膏濡。
待雨刻不宁,一日三秋如。
期麦翻惜时,今昨迅须臾。
作诗聊遣忧,忧岂易遣乎。
惟希尺泽沾,惠我三农夫。
先忧云有济,所贵忧则无。
无解忧益深,忧先意实孤。
蕴隆象已见,麦秋望几虚。
犹冀获半收,终藉甘膏濡。
待雨刻不宁,一日三秋如。
期麦翻惜时,今昨迅须臾。
作诗聊遣忧,忧岂易遣乎。
惟希尺泽沾,惠我三农夫。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弘历所作的《遣忧》。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忧虑,以及对雨水的期盼之情。
首句“先忧云有济”,诗人预见到可能会有帮助,但心中已有忧虑。接着,“所贵忧则无”表明了忧虑的价值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然而,“无解忧益深”指出忧虑一旦无法解决,反而会加深,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蕴隆象已见,麦秋望几虚”描述了丰收的景象似乎已经显现,但又担心希望落空。
“犹冀获半收,终藉甘膏濡”表达了诗人希望至少能收获一半的作物,这需要及时的雨水滋润。“待雨刻不宁,一日三秋如”形容了等待雨水的心情,仿佛每一刻都像是漫长的秋天。“期麦翻惜时,今昨迅须臾”感叹时间的紧迫,每一刻都显得珍贵。
最后,“作诗聊遣忧,忧岂易遣乎”通过创作诗歌来排遣忧虑,但忧虑并非易解。诗人还表达了对雨水的期待,“惟希尺泽沾,惠我三农夫”,希望哪怕是一点点雨水,也能惠及广大的农民。
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古代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和对丰收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怀和忧虑。
天王玉诏宣金銮,黄章粲烂龙麟蟠。
行人之官捧之出,輶轩直下青云端。
惟时朱子意气盛,昨方拜职今拜命。
长卿能无谕蜀文,仲宣亦有浮淮咏。
君不见帝主龙飞今九年,梦寐尧舜遑遑焉。
稽古真卑汉文让,陈疏更遇匡衡贤。
圣谟岂俟卿士协,况尔龟筮开其先。
遂使北郊祀地南祀天,朝日夕月东西偏。
仪文匪徒守宋末,制作直欲凌周前。
辨方画野此经始,勿亟还应庶民子。
圆丘峨峨睿想建,帷城日射瑶坛紫。
君行要俾万姓知,王者明禋本为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