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词曾寄,楚江头、俯仰又成今昔。
想见当年挥彩笔,摇动三江七泽。
凡桂洲前,青云楼下,剩有烟霞迹。
灵岩玉洞,真是神仙窟宅。
何时双舄飞来,一筇相伴,共领看山敕。
却把平生诸翰墨,留记名山石室。
我爱桥翁,江南才子,一代文章伯。
山中无事,芳尊但少佳客。
清词曾寄,楚江头、俯仰又成今昔。
想见当年挥彩笔,摇动三江七泽。
凡桂洲前,青云楼下,剩有烟霞迹。
灵岩玉洞,真是神仙窟宅。
何时双舄飞来,一筇相伴,共领看山敕。
却把平生诸翰墨,留记名山石室。
我爱桥翁,江南才子,一代文章伯。
山中无事,芳尊但少佳客。
这首明代夏言的《酹江月·次韵答顾东桥翁见四阕(其四)》是一首酬答之作,表达了对友人顾东桥翁的敬仰和对山水自然的热爱。词的开篇以“清词曾寄,楚江头、俯仰又成今昔”起兴,回忆过去与友人的书信往来,感叹时光荏苒。接着,“想见当年挥彩笔,摇动三江七泽”赞美了顾东桥翁的文采,犹如江水般波澜壮阔。
“凡桂洲前,青云楼下,剩有烟霞迹”描绘了友人曾游历过的胜景,暗示其非凡的品格和超脱尘世的气息。接下来,“灵岩玉洞,真是神仙窟宅”进一步强化了对神仙般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羡慕。
“何时双舄飞来,一筇相伴,共领看山敕”表达了期待与友人一同游览名山的愿望,体现了深厚的友情。词人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融入其中,表示要将一生的文墨记录在山川之间。
最后,“我爱桥翁,江南才子,一代文章伯”直接称赞顾东桥翁的才华,称其为文章大家。结尾处,“山中无事,芳尊但少佳客”则流露出对友人能常来山中相聚的期盼,显示出词人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山水风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
人生不满七尺躯,其志乃欲奠地维,立天枢。
智穷力竭安所就,里巷小儿往往起而笑其愚。
天不可作曲盖倚,地不可作磨盘舞。
夸父追日终野死,何况一夫蹇蹇欲与造物相撑拄。
北叟移山期子孙,上帝闻之畏其言。
吾徒作事须如此,要使精诚贯九阍。
行路难,行路难,君不见龙逄比干身已死,当时谁说有忠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