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痕长照泪痕乾,恳疏云归系母安。
万古纲常元有孝,几人风节肯无官。
野云斜度吴江白,山雨初深燕曲寒。
须备庙堂前席问,流民蚤入画中看。
烛痕长照泪痕乾,恳疏云归系母安。
万古纲常元有孝,几人风节肯无官。
野云斜度吴江白,山雨初深燕曲寒。
须备庙堂前席问,流民蚤入画中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夏良胜所作的《送泉斋先生归省二首(其二)》。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孝道的颂扬,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首句“烛痕长照泪痕乾”,以烛光映照泪痕干涸的形象,描绘出离别时的伤感与不舍。接着,“恳疏云归系母安”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家后能照顾母亲平安的殷切希望,体现了深厚的亲情和孝道观念。
“万古纲常元有孝,几人风节肯无官”两句,既是对孝道传统的肯定,也暗含对社会上某些人忽视道德操守的批评,强调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野云斜度吴江白,山雨初深燕曲寒”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须备庙堂前席问,流民蚤入画中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省后的期待,希望他能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疾苦,并将这些故事融入画中,传递给更多人,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艺术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闻到清淮上,还乘清溜回。
缘持使者节,难把故人杯。
曙盖星衔柳,昏邮雨亚梅。
怆离并感昔,都向句中来。
万里冰轮转斗城,薄帷开望暝寒轻。
金从佛国初移地,玉与仙家便作京。
乾鹊绕枝经下苑,汉刀持夜发连营。
谢郎莫恼修然意,欲把纤云点太清。
间关羁籍远,跌宕壮心违。
倦逐淮禽去,欣同塞马归。
时来富且贵,事往是耶非。
姑共春清酌,徐徐遣世机。
左典吴山冶,行行榜客舟。
终无善宦巧,肯为著书愁。
别思都成恶,芳辰信易遒。
江南饶杜若,何兴奈高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