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行不断,独马去迟迟。
宿雾开军垒,寒城见酒旗。
沙连天尽处,霜重日高时。
惨淡兵戈气,萧条榆柳枝。
乾坤疲战伐,将相系安危。
寄语筹边者,功名当自知。
青山行不断,独马去迟迟。
宿雾开军垒,寒城见酒旗。
沙连天尽处,霜重日高时。
惨淡兵戈气,萧条榆柳枝。
乾坤疲战伐,将相系安危。
寄语筹边者,功名当自知。
这首明代诗人谢榛的《塞下三首(其二)》描绘了边塞孤寂而壮丽的景象,以及战争带来的沉重氛围。首联“青山行不断,独马去迟迟”以青山和孤独的马匹形象,展现了行军者的孤单与路途的遥远。接着,“宿雾开军垒,寒城见酒旗”通过晨雾中的军营和远处的酒旗,暗示了边关生活的艰辛与士兵们的思乡之情。
“沙连天尽处,霜重日高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辽阔与寒冷,日高霜重,显示出环境的恶劣。尾联“惨淡兵戈气,萧条榆柳枝”直接表达了战争的残酷,以及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萧瑟。
最后,诗人以“乾坤疲战伐,将相系安危”揭示出战争对整个天地和国家的影响,以及将领们肩负责任的重大。结尾处“寄语筹边者,功名当自知”则是对决策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能深思熟虑,明白功名并非轻易可得,需要明智的决策和坚韧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风光,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谢榛诗歌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