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阖霜回紫气寒,女墙高砦雾漫漫。
天悬埤堄卢沟月,山逼巑岏易水滩。
羽檄横驰连朔漠,铙歌飞捷沸长安。
明光赓和阳春曲,气合双龙倚剑看。
阊阖霜回紫气寒,女墙高砦雾漫漫。
天悬埤堄卢沟月,山逼巑岏易水滩。
羽檄横驰连朔漠,铙歌飞捷沸长安。
明光赓和阳春曲,气合双龙倚剑看。
这首明代申佳允的《春兴(其七)》描绘了一幅冬夜边关的画面。首句“阊阖霜回紫气寒”,通过“阊阖”(宫门)和“霜回紫气”展现了皇宫之外的严寒景象,暗含皇家气象。次句“女墙高砦雾漫漫”,女墙是城墙上的矮墙,这里形容边塞营垒在浓雾中显得模糊不清,渲染了战事的紧张与神秘。
第三句“天悬埤堄卢沟月”,以卢沟桥上空的明月为引,暗示边疆的辽阔与寂静,卢沟月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托思乡之情。第四句“山逼巑岏易水滩”,“巑岏”形容山势险峻,“易水滩”则让人联想到荆轲刺秦的典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第五句“羽檄横驰连朔漠”,羽檄传递军情,疾驰于广袤的北方沙漠,展现了战事的紧迫与边关的动荡。最后一句“铙歌飞捷沸长安”,铙歌是胜利的庆祝,长安城内欢腾,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和对边防将士英勇的赞美。
整首诗以边塞景色为背景,融入了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防的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戍边将士的敬佩之情。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