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许诗人江海游,丹徒初到晋徐州。
炉边旸谷日长昼,盏底醉乡天不秋。
六代兴亡何处问,一生奔走几时休。
石翁石媪霜前笑,管得南朝陵墓愁。
诏许诗人江海游,丹徒初到晋徐州。
炉边旸谷日长昼,盏底醉乡天不秋。
六代兴亡何处问,一生奔走几时休。
石翁石媪霜前笑,管得南朝陵墓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历江海时的所见所感。开篇“诏许诗人江海游,丹徒初到晋徐州”表达了皇帝的恩赐和诗人的自由行程,地点则是古代的晋徐之地,即今江苏、安徽一带。这两句设置了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
“炉边旸谷日长昼,盏底醉乡天不秋”则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在温暖的春日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炉火映红的山谷中,日光似乎变得悠长,而酒杯中的世界,却让人忘却了季节的更迭。
“六代兴亡何处问,一生奔走几时休”诗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答案,他对往昔王朝的兴衰变化充满好奇,同时也反映出个人生命中的无常和忙碌,表达了对于安稳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石翁石媪霜前笑,管得南朝陵墓愁”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遇见了石翁、石婆这两位老者,他们在寒冷的早晨依旧保持着欢笑的态度,这种超脱世俗的乐观精神让诗人对南朝的陵墓产生了深深的思念和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的历史感怀古之情以及个人生命旅途中的感慨。
赫赫我文皇,恢恢庙算长。
定鼎凭天险,因山作地藏。
三泉疏雁海,万壑转龙荒。
云结苍梧色,峰成金粟冈。
寝园驯象守,松柏孝乌翔。
清跸传虚谷,灵旗隐洞房。
遗弓仙驭远,上食穗帷张。
臣生良已晚,幸此拜冠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