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刀利害日相摩,生火由来势自多。
咫尺长江水何限,不能飞洒奈炎何。
锥刀利害日相摩,生火由来势自多。
咫尺长江水何限,不能飞洒奈炎何。
这首诗描绘了火灾在城市中的蔓延与破坏,以及面对无法控制的灾难时的无奈与无力感。
首句“锥刀利害日相摩”,以锥刀相互摩擦象征着火灾的危险与不断加剧的趋势,暗示火灾的源头和蔓延速度之快,如同锋利的刀刃在日常生活中悄然积累的危险。
次句“生火由来势自多”,进一步解释了火灾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强调了火灾的不可避免性和普遍性。
接着,“咫尺长江水何限”,通过对比长江的广阔与火灾现场的局限,突出了水作为灭火资源的有限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渺小感。
最后,“不能飞洒奈炎何”则直抒胸臆,表达了面对火灾时的无能为力和无奈,无论是多么丰富的水资源,在面对烈焰肆虐时都显得束手无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火灾现象的生动描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深刻认识和无力应对的现实,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思考。
湘岸遗馨。托芳根九畹,尺幅丛生。
素枝自摇绿叶,色秀香贞。
只合松筠为友,更吹来、林下风生。
何须畏霜雪,馥郁长依,谢傅阶庭。
墨痕凝蕙露,写苔苍藓碧,秋芜春荣。
放怀楚客,千古犹寄幽情。
可是西风江上,尚依稀、杜若芳汀。
瑶琴乍成曲,鹤唳长空,石濑泠泠。
故人知否,检前生卷子,花朝南泊。
万种相思千种梦,心事微波难托。
白石箫声,绿珠眉样,镜底翻书乐。
去年今日,海棠红自开落。
谁忆浩劫如斯,桑田留命,还对松风酌。
我更无锥能卓地,醉儗借天为幕。
一局康猧,半生尘蠹,生计云归壑。
几时重聚,山头夜夜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