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一二五》
《诗偈·其一二五》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贝多叶里优昙华,万象皆如同一家。

欢喜摘花不见果,吉祥采果不观华。

缘之本来元不识,法王呵之如稻麻。

(0)
翻译
在贝多叶中藏着优昙花,世间万物仿佛一体同源。
欢欣摘取花朵却不见果实,吉祥收获果实时又不看花朵。
因果之理原本无人能识,佛陀呵斥世人犹如对待稻麻。
注释
贝多叶:佛教中常用于书写经文的叶子。
优昙华:传说中的稀有植物,象征难得和吉祥。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如同一家:比喻万物皆出自同一根源。
欢喜:快乐、喜悦的心情。
不见果:比喻只关注表面现象,忽视实质。
吉祥:幸运、吉利。
不观华:不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
缘:佛教中的因果关系。
本来:原本、本质上。
元不识:无人能理解或认识。
法王:佛法的主宰,此处指佛陀。
呵之:责备或批评。
如稻麻:比喻看待事物平等无差别。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的作品,体现了佛家思想。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心灵净化与解脱的境界。

“贝多叶里优昙华,万象皆如同一家。” 这两句诗表达了万物归一的佛学思想,通过贝叶中隐含的莲花(昙华)的美好,暗示了一切众生都是平等且具备佛性,只是未被发现。

“欢喜摘花不见果,吉祥采果不观华。”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诗人在欣赏自然之美时,并不执着于具体的果实或花朵,而是在享受那份超脱世俗的喜悦与吉祥。

“缘之本来元不识,法王呵之如稻麻。” 这两句诗则深入探讨了因缘和佛法。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因缘本质的无知,以及对佛法如同严父般呵责众生的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佛理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真我的禅意境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佛学造诣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黄子京见访值予未还留诗和韵以谢·其一

自从别去竹林居,暇日寻诗每念渠。

疾读新编慰牢落,清风习习满襟裾。

(0)

火田郑次山贫士也家有燕坐之处五为赋之.槁木寮

夜半一阳动,万木总皆春。

当观向荣意,从此识吾仁。

(0)

风光阁

三千里外帝王乡,当日龙潜泾水旁。

不拟玺符归掌握,故因斧藻话风光。

一时事往留遗迹,百尺楼空倚夕阳。

英武照灵略相似,元无野史记兴唐。

(0)

谢童帅干送滴酥

滴成诗句巧相粘,料得堂深冻未忺。

剪水染云天上手,何因得见玉纤纤。

(0)

天游观

琅玕瑶草满空山,月上丹台鹤未还。

夜入琼楼襟袖冷,始知身在白云间。

(0)

蝶恋花·其五

楼上钟残人渐定。庭户沉沉,月落梧桐井。

闷倚琐窗灯炯炯。兽香闲伴银屏冷。

淅沥西风吹雁影。一曲胡笳,别后谁堪听。

誓海盟山虚话柄。凭书问著无言应。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