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掩自閒閒,樽空宁薄薄。
妙语知杜美,刚肠识雷恶。
饶花人岂贫,多竹地不薄。
最道长官难,只愁里胥恶。
门掩自閒閒,樽空宁薄薄。
妙语知杜美,刚肠识雷恶。
饶花人岂贫,多竹地不薄。
最道长官难,只愁里胥恶。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晁说之创作,名为《屈原石板上见圆机题诗因和之》。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深刻洞察与独特见解。
首句“门掩自閒閒”,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门扉紧闭,独自一人享受着内心的宁静。接着“樽空宁薄薄”,通过酒樽的空虚,表达了在物质匮乏时仍能保持心灵的充实,不因物质的贫乏而感到生活的贫瘠。
“妙语知杜美,刚肠识雷恶”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赞扬了杜甫的妙语如珠,同时也揭示了对雷同事物的厌恶,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高雅品味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饶花人岂贫,多竹地不薄”则进一步阐述了精神财富的重要性,即使身处简陋环境,只要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就不会感到贫困;同样,即便土地贫瘠,但若种植繁茂的竹子,也能增添生机与活力。
最后,“最道长官难,只愁里胥恶”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与对基层官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体现了他对社会公正与道德的深切关注。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品质的追求与向往。
我生甲申岁,同岁知几人。
十中无一在,使我涕陨巾。
尝试屈指数,谁登要路津。
不过五六辈,踪迹半已陈。
其一最先达,进为国大臣。
宠荣无与比,近亦以讣闻。
顾我何为者,本是陇亩民。
持橐已过分,寿更近七旬。
独恨苦拘缚,归志不得申。
天复放我归,遂此自由身。
湖山堪寓目,风月足怡神。
有花我共醉,有鸟助我吟。
若不自娱乐,开口对芳辰。
却恐泉下客,笑我浪苦辛。
虽生亦何益,徒负百年春。
报言宗族竞寻芳,共到吾庐赏海棠。
亭下定知春烂熳,花间想见醉淋浪。
长年心著神仙窟,此日身縻云水乡。
苦恨欲归无羽翼,夜深魂梦只悠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