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田乐.同前》
《归田乐.同前》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词  词牌: 归田乐

春又去,似别佳人幽恨积。闲庭院,翠阴满,添昼寂。

一枝梅最好,至今忆。正梦断,炉烟袅,参差疏帘隔。

为何事、年年春恨,问花应会得。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归田乐·春又去》,通过对春天离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和对往昔佳人的怀念之情。"春又去,似别佳人幽恨积",以春天的离去比喻与佳人的离别,流露出淡淡的离愁和思念。"闲庭院,翠阴满,添昼寂",描绘了庭院的寂静和绿荫的浓郁,更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一枝梅最好,至今忆",梅花虽好,但只能独自欣赏,诗人对佳人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正梦断,炉烟袅,参差疏帘隔",梦境被打破,现实中的炉烟和疏帘更增添了诗人与佳人之间的距离感。最后,诗人直接向花儿发问:"为何事、年年春恨,问花应会得",表达出对春去春回、人事无常的无奈和对佳人无法重逢的深深遗憾。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和佳人的深深眷恋以及岁月流转中的无奈与哀愁。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偶题

海气江声相与浮,今时帝里旧杭州。

西湖寺里多金碧,自厌秾华不肯游。

(0)

绝句四首·其四

隔林八十厖眉叟,理竹疏泉过一生。

见说石林身健日,把书只在石中行。

(0)

麻姑山七古寿主簿母

麻姑之山高接天,世言中有麻姑仙。

朱颜玉爪镇长在,不知阅世经几年。

问此仙今在何许,当初果是谁家女。

似因一念到人寰,已作人间夫妇缘。

初说道人亦仙客,帝遣人间司翰墨。

后来生得宁馨儿,意其得此仙为妻。

祗今源源产仙裔,芝兰玉树生庭砌。

翩翩已作鸾凤飞,看看又是麒麟瑞。

麻姑本是神仙妻,祗今又产神仙儿。

阿儿举酒为母寿,问母出世当何时。

母言不记年与代,但知景物依然在。

于时天宇重清霜,更经浃日生新阳。

祥烟蔼蔼瑞气拥,后张宝盖前旌?。

乐声隐隐钧天长,满空鸾鹤交飞翔。

月娥神女更导送,琼琚玉佩声丁当。

明星一点光满室,此是仙妃诞生日。

霜标雪操冰玉姿,生与梅花共时节。

定知不比百卉凡,结子和羹味应别。

君不见君家鼻祖唐兴初,日与房杜为朋徒。

阿母见之惊且呼,亟将馔殽供欢娱。

后来夹辅龙姿主,果作凌烟名宰辅。

至今孙子又复然,史君开府知其贤。

一朝罗致来幕下,鲜鲜绿水同红莲。

我闻吉星聚会民之福,它年事业于今卜。

萱堂戏彩雅意足,日月临长醉醽醁。

更将何物比遐龄,麻姑山色年年青。

(0)

句·其五

无金可寄东门傅,有齿能欺柱下苍。

(0)

纪梦

自从弱冠为游子,玉融丹井壶山市。

哦诗不用著工夫,已谪牂牁四千里。

柳侯未五十,罗池作刺史。

翰苑失词华,蛟龙怨泥滓。

我今四十贫无官,六合飘零到融水。

来时三宿柳城村,再拜前贤我如此。

才卑何怨嗟,且述西征始。

奔走岂吾心,跬步思桑梓。

江右湖湘抵桂林,青山争献双眸美。

青山纵好兴不生,万斛羁愁怀抱里。

夜长正好梦,征夫何早起。

合眼见故乡,开眼知行李。

交朋无恨别,亲戚常孔迩。

天明同登途,薄暮共栖止。

一更春酒熟,街头逢伯氏。

二更桑麻园,仲氏谈生理。

三更四更,平时往还人,见我早归呼我喜。

五更茅店寒,邻鸡振吾耳。

忽惊身在竹床眠,天外七闽何处是,只泪汪汪沾布被。

(0)

艾轩老先生文集刊传上以揄扬其问学下则得佛家以法布施之意前后数君子有是志而不果今日薄西山幸一见此喜成古风三篇以贺后来之有作者且述下悰云·其三

蚤岁过玉融,悟逢陈叔盥。

曾待艾翁来,国风话长短。

忽听诵采蘋,玉川茶八碗。

因入网山门,多舍莆阳馆。

今喜文集行,源流心事满。

头颅七十六,见此抑何缓。

百为信有待,立志如君罕。

良晤向三山,汇缘非偶款。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