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岁过玉融,悟逢陈叔盥。
曾待艾翁来,国风话长短。
忽听诵采蘋,玉川茶八碗。
因入网山门,多舍莆阳馆。
今喜文集行,源流心事满。
头颅七十六,见此抑何缓。
百为信有待,立志如君罕。
良晤向三山,汇缘非偶款。
蚤岁过玉融,悟逢陈叔盥。
曾待艾翁来,国风话长短。
忽听诵采蘋,玉川茶八碗。
因入网山门,多舍莆阳馆。
今喜文集行,源流心事满。
头颅七十六,见此抑何缓。
百为信有待,立志如君罕。
良晤向三山,汇缘非偶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藻所作,表达了对艾轩老先生文集刊行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其学问和佛法传播的赞赏。诗中回忆了早年与艾翁的交往,提及了艾翁的学术讨论和品茗时光,还提到了自己步入网山门的经历。诗人感叹岁月匆匆,自己已届七十六岁,能见到文集出版实属不易,对艾轩先生的坚定志向表示敬佩。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后人能继续传承这种学问与佛法的交流精神。
诗中的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宋代理学家对于学术与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之情。整首诗以古风的形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学术传统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