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感怀寄所知》
《夏日感怀寄所知》全文
唐 / 刘得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了了见岐路,欲行难负心。

趋时不圆转,自古易湮沈。

日正林方合,蜩鸣夏已深。

中郎今远在,谁识爨桐音。

(0)
注释
了了:清晰。
岐路:岔路口。
负心:违背本心。
趋时:顺应时势。
圆转:灵活。
湮沈:埋没。
日正:太阳正当空。
林方合:树林正浓密。
蜩鸣:蝉鸣。
中郎:古代对官员的尊称,此处可能指代某人。
爨桐音:比喻深沉或隐晦的声音,可能象征诗人的内心情感。
翻译
清晰地看到岔路口,前行却难以违背本心。
顺应时势不灵活,自古以来就容易被埋没。
太阳正当空,树林正浓密,蝉鸣声昭示着夏天已深沉。
如今中郎身处远方,又有谁能理解我这如爨桐般低沉的声音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得仁的《夏日感怀寄所知》,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乡愁与对友人的思念。开篇“了了见岐路,欲行难负心。”表达了诗人面对归途时内心的矛盾和不舍。岐路在古代是通往关中的道路,这里象征着返回家乡的路程。而“欲行难负心”则透露了诗人对于即将离开之地的依恋与不舍。

接着,“趋时不圆转,自古易湮沈。”这两句话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诗人感慨于岁月匆匆,人事更迭,而个人的愿望往往难以实现,容易被世事所埋没。

“日正林方合,蜩鸣夏已深。”这里描绘了一幅夏季的景象,太阳高悬,大地热辣,树木成荫,蝉虫鸣叫,表明时光已经深入夏季。这两句通过生动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季节变迁的感慨。

最后,“中郎今远在,谁识爨桐音。”诗人提及“中郎”,这是对友人的昵称或官职的指代。这里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距离感,以及对于朋友是否还能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疑问。爨(guō)桐即是古代一种乐器,这里比喻着诗人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担忧在远离亲友的情况下,自己的心声是否还有人能够听到和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空间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刘得仁
朝代:唐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诸方五日一参,寿宁日日升座。

莫怪重说偈言,过在西来达磨。

上士处处逢渠,后学时时蹉过。

(0)

首夏

首夏山中风物和,不妨老子小婆娑。

竹亭晴坐燕泥少,花径晓行蛛网多。

云表危峰干北斗,道傍古树识东坡。

匡庐深处堪归隐,岁月澜翻奈老何。

(0)

送颜主簿之怀安

古廨大江边,多闲少俸钱。

凤栖仇览棘,虹贯米家船。

心静佛三昧,时来官九迁。

外台兼督府,幕下正须贤。

(0)

送蔡秀才之漳浦

夜冷萤窗书倦看,解鞍南去路漫漫。

霜乾处士梅花圃,日照先生苜蓿盘。

乞米剩堪供鹤料,钓鳌重怕坏鱼竿。

何当著意抛妻子,共入深山学养丹。

(0)

采药

每共樵翁采药归,晚晴荷锸又相随。

行逢流水便乘犊,坐到烂柯因看棋。

鸟踏高枝收坠果,人耕古冢得残碑。

远公幸自逃名好,何必栽莲诳小儿。

(0)

偈颂六首·其三

桃符休钉,艾人莫缚。太虚无云,本自寥廓。

大家拊掌归去休,拟议思量错错错。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