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君惜灵骨,圭璧讵为宝。
日夜名山侧,果得金丹道。
忧伤永不至,光颜如碧草。
若渡西海时,致意三青鸟。
阴君惜灵骨,圭璧讵为宝。
日夜名山侧,果得金丹道。
忧伤永不至,光颜如碧草。
若渡西海时,致意三青鸟。
这首诗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大家江淹所作,名为《云山赞二首(其一)》。诗中以“阴君”自喻,表达了对道家修炼成仙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阴君惜灵骨,圭璧讵为宝”,以“阴君”自称,表达了对自身灵骨的珍视,认为世间珍贵之物如圭璧(古代礼器,象征权力和财富)都不及自身的灵骨重要。这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接着,“日夜名山侧,果得金丹道”,描述了诗人日夜在名山之侧修行,最终找到了修道成仙的途径——金丹之道。这里运用了道教修炼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认同和实践。
“忧伤永不至,光颜如碧草”,则描绘了诗人内心宁静、无忧无虑的状态,即使面对外界的纷扰,内心的光芒依旧如同碧草般生机勃勃,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最后,“若渡西海时,致意三青鸟”,表达了诗人如果能像传说中的三青鸟一样飞越西海,将传达自己的心意给远方的朋友或亲人,寄托了对自由飞翔、超越现实束缚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道家哲学的追求与理解,具有浓郁的道家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
并刀裂齐纨,制为素扇团。
本以禦炎暑,匪为障轻寒。
资用既有时,弃置应所安。
辞辇夙励志,专房岂固欢。
秋风不敢怨,君过非小弁。
种柳补成双,双双期未久。
经年此一过,独树临芜亩。
昔为旧者伴,今待新为友。
停鞭契菀枯,真似狮子吼。
彭殇本齐年,宾主亦其偶。
大椿过八千,朝槿荣其后。
底事重欢悲,强兮新与旧。
灵和傥悟此,是谓无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