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炉为爱僧房制,精舍寻常率置旃。
欲拟游山消半渴,早看调水走中涓。
武文火候容谁待,冷热茶汤剂已便。
陆羽卢仝却失笑,茗家清供岂其然。
竹炉为爱僧房制,精舍寻常率置旃。
欲拟游山消半渴,早看调水走中涓。
武文火候容谁待,冷热茶汤剂已便。
陆羽卢仝却失笑,茗家清供岂其然。
这首诗描绘了在僧房中以竹炉烹茶的场景,充满了禅意与生活情趣。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煮茶的过程和对茶道的深刻理解。
首句“竹炉为爱僧房制”,点明了茶具的选择与环境的搭配,竹炉与僧房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清雅的氛围。接着,“精舍寻常率置旃”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日常而精致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寻常的精舍,也常备着用于仪式的物品,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欲拟游山消半渴,早看调水走中涓”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在游山时品茶解渴的愿望,以及对茶水调制的细致关注。通过“早看”和“调水”等动作,可见诗人对茶艺的熟练掌握和对细节的重视。
“武文火候容谁待,冷热茶汤剂已便”则深入探讨了煮茶的技术与艺术,强调了火候的掌控对于茶汤品质的重要性。这里的“武文”分别指快速和缓慢两种不同的火候,诗人认为无论是快火还是慢火,都需要精心调制,才能得到适宜的茶汤。
最后,“陆羽卢仝却失笑,茗家清供岂其然”两句,以古代茶学大师陆羽和卢仝为例,表达了对当前茶艺实践的反思。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像陆羽和卢仝这样的茶学大家,面对现代的茶艺实践也可能感到有些滑稽或不以为然,暗示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某种对比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煮茶的技艺与过程,更蕴含了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