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妙处几曾知,落照斜明始觉奇。
皱尽衣裳纹欲裂,争先头角远相追。
松梢别放六峰出,江底倒将千嶂垂。
一路诗篇浑漫与,侧溪端的不相亏。
看山妙处几曾知,落照斜明始觉奇。
皱尽衣裳纹欲裂,争先头角远相追。
松梢别放六峰出,江底倒将千嶂垂。
一路诗篇浑漫与,侧溪端的不相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图,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热爱。
“看山妙处几曾知”一句,表现了诗人在观赏山川时的那种既熟悉又新奇的心情。每次观看,都能发现新的美丽之处,体现了山水之美无穷无尽的特点。
“落照斜明始觉奇”则是说黄昏时分,阳光透过树梢投射在地面上,这种斜斜的光线,使得景物更加显得奇异而引人入胜。
接着,“皱尽衣裳纹欲裂,争先头角远相追”两句,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峰比喻为争斗不休的竞者,每一个山峰都像是想要超越别的,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竞相追逐的动态美。
“松梢别放六峰出,江底倒将千嶂垂”则描绘了景色的另一面:松树之梢独立而出,从山巅直达水底,而江中倒影中的山峦,则像是从水中生长出来的一般。
最后,“一路诗篇浑漫与,侧溪端的不相亏”表明诗人在此地所感受的美景激发了无尽的诗意,每一处风光都能成为诗歌的素材,而侧溪之美,更是让人难以忘怀,不会因时间流逝而减损。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彰显了自然界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