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路迷青草,行人荫绿杨。
时逢沛父老,能说汉君王。
芒砀来秋气,彭城送夕阳。
凭高发慷慨,暮色正苍苍。
县路迷青草,行人荫绿杨。
时逢沛父老,能说汉君王。
芒砀来秋气,彭城送夕阳。
凭高发慷慨,暮色正苍苍。
此诗描绘了沛县的景象与历史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历史沧桑与自然美景的画面。
首句“县路迷青草”,开篇即以“迷”字点明道路的蜿蜒曲折,青草覆盖,仿佛连绵不绝,营造出一种迷离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行人荫绿杨”,描绘了行人在绿柳的遮蔽下行走的情景,绿柳不仅为行人提供了阴凉,也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
“时逢沛父老,能说汉君王。”这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沛县的居民,通过与“父老”的对话,引出了汉朝的历史故事,使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耳听闻那辉煌的历史。这里的“汉君王”特指刘邦,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与沛县有着密切的联系。
“芒砀来秋气,彭城送夕阳。”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将沛县置于更广阔的地理背景中。芒砀山的秋风带来了凉爽的气息,而彭城(今徐州)的夕阳则映照着这片土地,夕阳西下,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在这一刻交汇。
最后,“凭高发慷慨,暮色正苍苍。”诗人站在高处,面对着即将降临的夜幕,心中涌起一股慷慨激昂的情感。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思。苍茫的暮色中,诗人的情感与景色融为一体,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无限的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沛县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自清明过了,渐柳底、莺梭慵掷。
万红御风,飘飘如附翼。
锦绣陈迹。
障地香尘暗,乱蜂似雨,漫冶游南国。
兰襟缥缈辞湘泽。
马迹郊原,燕泥巷陌。
伤春为花深惜。
叹芳菲薄幸,容易疏隔。
庭闲人寂。
空余芳草碧。
梦里惊春去,如瞬息。
长安市上狂客。
为桃源解佩,醉浓欢极。
无心整、雾襟烟帻。
惊回处,断雨残云倦倚,画阑干侧。
相思恨、暗度流夕。
更杜鹃、院落黄昏近,谁禁受得。
尘拥妆台,翠闲歌扇,金井碧梧风陨。
听豆虫声小,伴寂寞、冷逼莓墙苍润。
料凄凉宋玉,悲秋恨、此际怎忍。
莲塘风露,渐入粉艳,红衣落尽。
勾引。
记舞歇弓弯,几度柳围花阵。
酒薄愁浓,霞腮泪渍,月眉香晕。
空对秦镜尚缺,暗结回肠寸。
念纤腰柔弱,都为相如瘦损。
形胜地。
西陵往事重记。
溶溶王气满东南,英雄闲起。
凤游何处古台空,长江缥缈舞际。
石头城上试倚。
吴襟楚带如系。
乌衣巷陌几斜阳,燕闲旧垒。
后庭玉树委歌尘,凄凉遗恨流水。
买花问酒锦绣市。
醉新亭、芳草千里。
梦醒觉非今世。
对三山、半落青天,数点白鹭,飞来西风里。
鳌峰溯碧,贝阙缘云,桂魄寒光射。
凤檐鸳瓦。
星河际、缥缈绣帘高下。
笙箫奏雅。
爱雪柳、蛾儿笑把。
琼佩摇、珠翠盈盈,迤逦飘兰麝。
陆地金莲照夜。
富绮罗妆艳,春态容冶。
笼纱鞍帕。
香尘过、禁陌宝车骄马。
游人静也。
东风里、万红初谢。
沈醉归、残角霜天,渐落梅声罢。
湖光只在阑干外,凭虚远迷三楚。
旧柳犹青,平芜自碧,几度朝昏烟雨。
天涯倦旅。
爱小却游鞭,共挥谈尘。
顿觉尘清,宦情高下等风絮。
芝山苍翠缥缈,黯然仙梦杳,吟思飞去。
故国楼台,斜阳巷陌,回首白云何处。
无心访古。
对双塔栖鸦,半汀归鹭。
立尽荷香,月明人笑语。
髻鬟对耸,万松扶玉上青冥。
西风共倚,烟南水北,石荒苔老,三十六梯平。
爱翠尖如削,天外亭亭。
高寒梦惊。
是何夕堕双星。
无限苍崖紫岫,谁拊棱层。
薜萝深处,算少年、游屐几番登。
河汉近、疑在蓬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