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起龙骧恐不终,登坛狗盗当英雄。
休将反骨疑刘濞,未肯推心对蒯通。
世事已从蓝面鬼,人生须作黑头公。
近来别有封侯相,都在书佣饿隶中。
云起龙骧恐不终,登坛狗盗当英雄。
休将反骨疑刘濞,未肯推心对蒯通。
世事已从蓝面鬼,人生须作黑头公。
近来别有封侯相,都在书佣饿隶中。
这首诗《赠相士李子朴》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世事以及权力游戏的深刻洞察。
首联“云起龙骧恐不终,登坛狗盗当英雄”以“云起龙骧”比喻风云变幻中的权力与机遇,暗示权力的易逝与不确定性;“登坛狗盗”则讽刺那些凭借非正当手段获取权力的人,看似英雄,实则卑微。这两句诗对比鲜明,表达了对权力本质的反思。
颔联“休将反骨疑刘濞,未肯推心对蒯通”引用历史人物刘濞和蒯通的故事,刘濞因叛乱而被怀疑有反骨,蒯通则因劝说韩信背叛刘邦而被指责。诗人借此表达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提醒人们不应轻易地对他人动机做出负面判断,同时也暗含了对忠诚与背叛这一道德议题的探讨。
颈联“世事已从蓝面鬼,人生须作黑头公”以“蓝面鬼”象征世事的险恶与不可预测,与“黑头公”相对,后者指年轻有为、事业成功的官员。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悲观与对成功的渴望之间的矛盾心理。
尾联“近来别有封侯相,都在书佣饿隶中”指出在当今社会,真正的权力与成功往往隐藏于普通人之中,如书佣(从事抄写工作的仆人)和饿隶(饥饿的奴隶),暗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以及平凡人也能实现非凡成就的可能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引用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权力、人性、世事以及个人命运的独到见解,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随风万里。已无心出岫,浮游天地。
为问山中何所有,此意不堪持寄。
淡薄相依,行藏自适,一片松阴外。
石根苍润,飘飘元是清气。
长伴暗谷泉生,晴光潋滟,湿影摇花碎。
浊浊波涛江汉里,忽见清流如此。
枝上瓢空,鸥前沙净,欲洗幽人耳。
白蘋洲上,浩歌一棹春水。
吾党侯生字叔?,呼我持竿钓温水。
平明鞭马出都门,尽日行行荆棘里。
温水微茫绝又流,深如车辙阔容辀。
虾蟆跳过雀儿浴,此纵有鱼何足求。
我为侯生不能已,盘针擘粒投泥滓。
晡时坚坐到黄昏,手倦目劳方一起。
暂动还休未可期,虾行蛭渡似皆疑。
举竿引线忽有得,一寸才分鳞与鬐。
是日侯生与韩子,良久叹息相看悲。
我今行事尽如此,此事正好为吾规。
半世遑遑就举选,一名始得红颜衰。
人间事势岂不见,徒自辛苦终何为。
便当提携妻与子,南入箕颍无还时。
叔?君今气方锐,我言至切君勿嗤。
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