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南山下,经岁少人来。
云罩庭阶静,呼童归不开。
结庐南山下,经岁少人来。
云罩庭阶静,呼童归不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南山下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宁静与孤独之美。
首句“结庐南山下”,简练地点明了居住地点——南山脚下,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接着,“经岁少人来”一句,透露出此处人迹罕至,隐居者与外界的联系稀少,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
“云罩庭阶静”描绘了隐居之所的环境,云雾笼罩,庭院显得格外宁静。这里的“静”不仅指自然环境的寂静,也暗含了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淡泊。而“呼童归不开”则以一个小插曲,生动地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日常一面,同时也暗示了隐士与外界的疏离感,即使呼唤仆人,也难以打破这份宁静与孤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独特魅力,以及隐士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它不仅是一幅山水田园的画卷,更是一首对隐逸生活的深情赞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汉家初成长乐宫,亦以十月朝百工。
武夫崛起少仪节,秦制苟简非王风。
犹云始知天子贵,此甚可笑田舍翁。
圣朝礼乐百年备,文物寖盛兼羲农。
月正元日古所用,数岁一讲宾王公。
东至日出西太蒙,南极丹穴北崆峒。
重译款关惟恐后,奉琛荐币无不恭。
太常调乐辨韶武,少府拭璧差桓躬。
旗常卷舒王路肃,干羽出没顽民从。
协风入律效朔易,瑞雪盈尺迎年丰。
阴惨阳舒变顷刻,天决地辟含冲融。
君看此等圣人事,岂得复顾叔孙通。
道旁击壤九龄叟,校室受书三尺童。
惯习升平不自觉,岂悟帝力高无穷。
赖君作诗播英实,如以鸣鼓祛昏聋。
吾知朝廷亿万载,与地侔富天比崇。
《和吴九元会》【宋·刘敞】汉家初成长乐宫,亦以十月朝百工。武夫崛起少仪节,秦制苟简非王风。犹云始知天子贵,此甚可笑田舍翁。圣朝礼乐百年备,文物寖盛兼羲农。月正元日古所用,数岁一讲宾王公。东至日出西太蒙,南极丹穴北崆峒。重译款关惟恐后,奉琛荐币无不恭。太常调乐辨韶武,少府拭璧差桓躬。旗常卷舒王路肃,干羽出没顽民从。协风入律效朔易,瑞雪盈尺迎年丰。阴惨阳舒变顷刻,天决地辟含冲融。君看此等圣人事,岂得复顾叔孙通。道旁击壤九龄叟,校室受书三尺童。惯习升平不自觉,岂悟帝力高无穷。赖君作诗播英实,如以鸣鼓祛昏聋。吾知朝廷亿万载,与地侔富天比崇。
https://shici.929r.com/shici/IXqAD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