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末危亭倚寂寥,吹箫独上伍胥桥。
甘泉飞雪千珠动,华月流天五色消。
露白惊乌闻远渚,水明灵蚌吐中宵。
何人更抱乘查兴,拂袖银河弄斗杓。
木末危亭倚寂寥,吹箫独上伍胥桥。
甘泉飞雪千珠动,华月流天五色消。
露白惊乌闻远渚,水明灵蚌吐中宵。
何人更抱乘查兴,拂袖银河弄斗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壮丽的夜景图。诗人登上伍胥桥,独立于寂寥的木末危亭之上,望向远处的珠泉和明月。诗中的“甘泉飞雪千珠动”一句,巧妙地将泉水比作飞舞的雪花,生动展现了泉水在月光下闪烁的情景。“华月流天五色消”,则描绘了月亮洒下光辉,使得天空中的五彩斑斓逐渐消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接下来,“露白惊乌闻远渚,水明灵蚌吐中宵”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夜晚特有的景象:露珠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远处的水面上偶尔传来惊飞的乌鸦声;而水中似乎有灵蚌在吐纳,与夜空中的月亮相映成趣。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增添了诗的意境。
最后,“何人更抱乘查兴,拂袖银河弄斗杓”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追求自由之境的向往。乘查兴,可能指的是乘坐木筏或竹筏在水上漂泊的自由自在之感;拂袖银河弄斗杓,则是想象自己挥袖间能触及银河,甚至与星辰斗杓互动,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夜晚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人生鲜能百,哀情数万端。
不幸婴笃病,凶候形素颜。
衣衾为谁施,束带就阖棺。
欲悲泪已竭,欲辞不能言。
存亡自远近,长夜何漫漫。
寿堂闲且长,祖载归不还。
人生鲜能百,哀情数万婴。
路柳夹灵轜,旟旐随风征。
车轮结不转,百驷齐悲鸣。
灵坐飞尘起,魂衣正委移。
芒芒丘墓间,松柏郁参差。
明器无用时,桐车不可驰。
平生坐玉殿,没归都幽宫。
地下无刻漏,安知夏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