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渚风生禾叶秋,洞庭波起夕阳收。
楚人临水为谁立,帝子隔烟相对愁。
北渚风生禾叶秋,洞庭波起夕阳收。
楚人临水为谁立,帝子隔烟相对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江景图画,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北渚风生禾叶秋"一句,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初秋时节北岸的微风,吹拂着成熟的稻谷,这是对丰收景象的一种描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秋天的感受。
"洞庭波起夕阳收"则将视角转向湖泊,洞庭湖在傍晚时分波光粼粼,夕阳的余晖洒落其间,水面上波纹荡漾,这不仅是景色描写,更有着日暮思家之情。
"楚人临水为谁立"一句,诗人设身处地,以"楚人"自称,站在水边,或许是在追忆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或是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这里的"为谁立"显得既含糊又深长,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最后一句"帝子隔烟相对愁",则是诗人以"帝子"自指,表达了自己与亲人或故土之间因为烟霭(可能是自然之霭,也可以理解为世事变迁)而无法相见的深切愁绪。这里的"隔烟相对"既描写了空间上的隔阂,更映射出心灵上的孤独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秋天的感伤之情,以及对于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融入了个人情感和历史文化的回响,使得这简短的四句诗韵味无穷,耐人寻味。
岁寒不改青山涩,老大槎牙倚天立。
错节肯为蝼蚁残,盘根甘与蛟龙蛰。
长风怒吼针芒寒,飞流直迸芙蓉湿。
何人号为绿发翁,此翁曾受嬴秦封。
有时夜半风雷起,须臾变幻江山里。
有时飞上明堂路,便作明堂栋梁具。
周家作画众所推,好墨淋漓多深趣。
挂君高堂素壁间,白昼无云生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