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中声远。走向曲房花树畔。拥在尊前。
顿觉春温却夜寒。愿酬心满。只得教伊频劝盏。
缓唱何妨。贴体衫儿扑扑香。
笑中声远。走向曲房花树畔。拥在尊前。
顿觉春温却夜寒。愿酬心满。只得教伊频劝盏。
缓唱何妨。贴体衫儿扑扑香。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创作的《减字木兰花·其八》。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轻巧优美,充满了对春日宴饮乐趣的描绘。
"笑中声远。走向曲房花树畔。" 这两句通过主人公在欢声笑语中缓步至室内外花木间的景象,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境。这里的“笑中声远”传递出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而“走向曲房花树畔”则描绘了主人公在春日里享受自然之美的画面。
"拥在尊前。顿觉春温却夜寒。" 这两句通过对酒宴情景的细腻刻画,表达了主人公在与美人共度时光中的愉悦心境。“拥在尊前”暗示了一种亲昵和温馨,而“顿觉春温却夜寒”则表明随着春意的流转,即使是夜晚也觉得温暖舒适。
"愿酬心满。只得教伊频劝盏。" 这两句透露出主人公对美酒的喜爱,以及与佳人共同享受宴饮时光的心境。“愿酬心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而“只得教伊频劝盏”则显示出一种柔情似水的情意。
"缓唱何妨。贴体衫儿扑扑香。" 最后两句通过音乐和服饰的细节,增添了整首词的意境与感官体验。“缓唱何妨”表现了一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情态,而“贴体衫儿扑扑香”则描绘出了美人穿着淡雅衣物散发出的清新芬芳。
整首词以轻松愉快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春日宴饮的温馨场景,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传递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欣赏。
白沙罗罗石齿齿,泾溪溪水清且驶。
舒姑泉合麻川来,印文一折三百里。
此间水西天下稀,复嶂重岩匝烟水。
水也古寺何阴森,南齐永平构遗址。
殿脚插入玻璃光,钟声飘来翠微里。
寺后一池名浴龙,风光风光昔游此。
老僧一定垂百年,钵中蜿蜒背人起。
作帝何似栖禅佳,博得长安一邦耳。
大中事琐不足论,胡贬才人子温子。
白龙且有豫且困,泄愤区区无乃鄙。
遗迹空指烟霞间,千秋未移云物美。
谢守题诗亦寂寥,葛洪丹井荒荆枳。
神仙富贵两茫茫,惟有活溪流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