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客披衣起,荒城半夜钟。
凄其移淡月,萧飒动林松。
声入霜天迥,寒栖玉漏重。
清机群籁应,归思万山浓。
哀梵收繁磬,空江敛雾容。
微闻度城阙,悄已坠芙蓉。
静理生幽听,羁心积乱虫。
残灯影无寐,远梦帐难封。
灏气星河转,孤情物态慵。?椎如可叩,度岭印南宗。
独客披衣起,荒城半夜钟。
凄其移淡月,萧飒动林松。
声入霜天迥,寒栖玉漏重。
清机群籁应,归思万山浓。
哀梵收繁磬,空江敛雾容。
微闻度城阙,悄已坠芙蓉。
静理生幽听,羁心积乱虫。
残灯影无寐,远梦帐难封。
灏气星河转,孤情物态慵。?椎如可叩,度岭印南宗。
这首诗描绘了深夜中听到寺庙钟声时的孤独与深沉情感。诗人彭孙贻以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思绪与外界的自然景象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联“独客披衣起,荒城半夜钟”,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孤独状态和时间背景,荒凉的城郭在深夜响起的钟声中显得更加寂寥。接着,“凄其移淡月,萧飒动林松”两句,通过月色的淡薄和风吹松林的声响,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与冷寂。
“声入霜天迥,寒栖玉漏重”描绘了钟声穿透寒冷的夜空,回荡在广袤的天地间,仿佛与时间的流逝相呼应,加重了夜晚的寒意。接下来,“清机群籁应,归思万山浓”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外界自然界的共鸣,归乡之情在心中愈发浓烈。
“哀梵收繁磬,空江敛雾容”两句,诗人由钟声联想到佛教的梵音,暗示了心灵的净化与超脱。随着钟声的结束,空旷的江面也似乎收敛了雾气,象征着心灵的清明与宁静。
“微闻度城阙,悄已坠芙蓉”描绘了钟声穿越城市,仿佛落入了远方的荷花之中,既具画面感又富有诗意。最后,“静理生幽听,羁心积乱虫”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以及对纷扰世事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与寂静时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求,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半郊红树,放樵苏驻马,水餐星饭。
万队炊香,认晴空烟散。江寒路远。
趁野井、露泉寻遍。帐角支铛,矛头淅米,凉飙催晚。
移车翠旗乍展。讶才增顿减,奇计千变。
朝食姑停,看封狼先剪。霜华又满。
费筹笔、夜深传膳。策笑量沙,功归曲突,云台秋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