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识悲,但为索乳啼。
大儿面如墨,对我常呜咿。
慰使弗呜咿,我泪纷已垂。
又恐伤亲心,苦作吞声悲。
吞声亲不闻,汝魂应闻之。
我同汝子哭,汝还亲切窥。
泪尽究奚益,不哭难强支。
一瞬十八年,缘尽复何期?
两儿汝骨血,汝当魂护持。
小儿不识悲,但为索乳啼。
大儿面如墨,对我常呜咿。
慰使弗呜咿,我泪纷已垂。
又恐伤亲心,苦作吞声悲。
吞声亲不闻,汝魂应闻之。
我同汝子哭,汝还亲切窥。
泪尽究奚益,不哭难强支。
一瞬十八年,缘尽复何期?
两儿汝骨血,汝当魂护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的困境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母亲对孩子们深切的关爱和无奈的情感。
首句“小儿不识悲,但为索乳啼”,描绘了小孩子的纯真无知,他们只会因为饥饿而哭泣,不懂得悲伤。接着,“大儿面如墨,对我常呜咿”则描述了稍大的孩子可能因为其他原因(可能是疾病或疲劳)而显得疲惫不堪,对着母亲发出呜咽的声音。
“慰使弗呜咿,我泪纷已垂”表现了母亲试图安抚孩子,但看到孩子痛苦的样子,她自己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接下来的“又恐伤亲心,苦作吞声悲”则揭示了母亲内心的矛盾——她不想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悲伤,以免加重他们的痛苦,于是选择默默承受。
“吞声亲不闻,汝魂应闻之”表达了母亲希望即使自己无法得到孩子的理解,也希望孩子的灵魂能够感受到她的爱和关怀。最后,“我同汝子哭,汝还亲切窥”则想象着如果自己和孩子一起哭泣,孩子或许能感受到这份情感的连结。
“泪尽究奚益,不哭难强支”表明了母亲在情感上的挣扎,即使泪水流干也无法解决问题,但如果不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内心会更加难以承受。最后,“一瞬十八年,缘尽复何期?”感叹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无常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复杂,以及面对生命困境时的无助与坚强。
暮云起。苕溪上,画桡荡漾春水。道人烟浪里。
信笔赋诗,千古无此。吴头楚尾。问旧日、陶朱邻里。
撷得江蓠寄远,向天角歇孤帆,且行行休矣。吟倚。
柳阴傍晚,花期暗数,芳事今余几。旧游难屈指。
化鹤归来,依然城市。纷纭闹紫。岂不羡、山林宫徵。
更约吟船共舣。剩判得、落残花,欺行李。
谁从比舍奏清商。小秋娘。小兜娘。
一缕因风,袅袅度空墙。
燕语乍停莺又啭,黄昏后,听来时,总断肠。断肠。
断肠。起彷徨。月有光。漏正长。
欲去欲去,不忍去、余韵悠扬。
仿佛天边,遏住片云翔。
好借君家苔径里,坐十日,听千巡,愿始偿。